英国财政大臣瑞秋·里夫斯(Rachel Reeves)为了寻求英国经济的增长动力,不惜抛下动荡的金融市场前往北京,此举在国内引发了媒体的强烈反弹,并让中国共产党批评者感到沮丧。然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里夫斯此次访华,还携带着包括汇丰控股(HSBC Holdings Plc)和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Plc)在内的多家在华有业务的金融服务公司领导人。她宣称,未来五年将达成价值6亿英镑(约合7.29亿美元)的合作协议,这将使英国各地的劳动人民和企业受益。然而,若将这一数字放在背景下审视,它对英国3.4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而言,每年带来的增长还不到0.005%。当然,潜在价值可能会更高。据英国财政部称,与中国的合作有望带来高达10亿英镑的收益,这相当于增幅约为0.007%。但即便如此,也不值得为此庆祝。

客观地说,国际商业代表团的声明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是一场公关表演,其意义有限。数月前可能达成的交易往往会被重新包装以供媒体报道,因为更大的数字更能增加戏剧性,并提升参与领导人的声望。然而,贸易外交的全部益处并非能立即量化。英国正在恢复一项中断了五年多的对话,并期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合作能够产生更显著的回报。至少里夫斯是这样认为的,她认为中国比英国国债收益率飙升或英镑暴跌更值得她关注。

即便财政大臣在此不恰当的时机访问中国是正确的,但国内的事件却制造了一个不幸的背景,这无疑削弱了她的谈判筹码。围绕此次访问的言论也同样如此。里夫斯周末在《泰晤士报》的一篇专栏文章中写道,如果政府要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英国“别无选择”,只能与中国合作。《泰晤士报》头版报道的标题是“里夫斯:英国需要中国”。

在您前往进行贸易谈判时,向中国领导人发出这样的信息似乎不太明智。这无异于在说:我们很绝望,请帮助我们。任何购买二手车的人都不会告诉卖家,他们没有其他交通工具,并且真的需要这辆车;您不太可能得到一个好价钱。里夫斯一直小心翼翼地强调,她将保护英国的国家利益,并在她的声明中提及英国政府与中国存在分歧的问题,从网络攻击和干预英国民主,到镇压香港自由和监禁媒体大亨黎智英。但是,当英国刚刚公开其经济脆弱性时,这些批评又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呢?请记住,中国共产党有将贸易作为杠杆来追求地缘政治目标的记录,从澳大利亚到挪威再到立陶宛,都有先例。

英国真的别无选择吗?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制造业国,但作为英国的贸易和投资伙伴,其重要性远不如欧盟或美国。根据英国商业和贸易部的数据,中国在2023年是英国第六大出口市场,占出口总额的3.9%。与此同时,欧盟占英国出口的41.4%,美国占21.7%。在进口方面,中国是第五大合作伙伴,占进口总额的6.8%,而欧盟占51.5%,美国占13.2%。

里夫斯在《泰晤士报》的专栏文章中写道,预计中国经济将成为本十年全球增长的最大驱动力,为英国提供重大机遇。但这也值得怀疑。中国自身正面临经济困难,受到房地产泡沫和通货紧缩压力的困扰。《华尔街日报》上周报道称,一位著名的中国经济学家在华盛顿的一个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的增长可能不到官方宣称的约5%的一半后,已被禁止公开发言。独立经济学家、《红旗:为什么习近平的中国处于危险之中》一书的作者乔治·马格努斯周五在一篇评论文章中写道,认为与中国的贸易协议对英国政府的增长承诺至关重要,这种说法“几乎不可信”。

英国人长期以来对通过与中国合作获得经济利益抱有幻想。但事实往往与宣传不符。前保守党首相戴维·卡梅伦和他的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因为中国共产党对自由民主世界的价值观和安全的敌意日益明显。里夫斯领导下的最新版本则更加冷静和务实,它承认了这一变化了的现实。然而,我们似乎仍然在追逐虚无缥缈的幻想。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0
原因:

文章虽然提及中英合作的必要性,但主要强调了英国在经济上的弱势地位以及对中国经济前景的质疑,同时暗示中国可能利用贸易作为政治手段,整体基调偏负面。

原文地址:Reeves' Art of the China Deal Is No Masterclass
新闻日期:2025-01-13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