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新增贷款在需求疲软的情况下,自2011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这突显出在中国经济面临通货紧缩和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融资需求疲软。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周二发布的数据,2024年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8.09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47万亿美元),这是13年来的首次年度下降。同时,广义信贷指标也较前一年增幅有所放缓,为2021年以来首次放缓。

不过,12月出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迹象,随着北京刺激措施的生效,信贷需求下降的趋势似乎正在触底。上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加2.86万亿元,新增贷款增加9980亿元,均为三个月来最高水平。这得益于政府债券发行加速和房地产市场初步改善的迹象。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集团高级中国策略师表示:“在政府大规模融资的支持下,12月份需求反弹。随着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这种情况可能会在2025年持续下去。信贷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

全年信贷数据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和企业部门的借款需求低迷。尽管近期在北京降息和房地产行业支持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增长势头有所回升,但由于持续的通货紧缩和与美国迫在眉睫的贸易战,今年的增长前景仍不乐观。

2024年,衡量抵押贷款活动的关键指标——居民中长期贷款仅为2.25万亿元,为十多年来的最低水平。居民短期贷款(通常用于购物和小型企业投资)为4730亿元,为2008年以来最差的数据。

企业投资意愿依然不高,企业贷款去年达到10.1万亿元,而2023年为13.6万亿元。这是自2018年以来,新增信贷发行年增速首次放缓。

政策制定者需要出台更积极的政策,以帮助国内需求复苏,并吸收美国预期关税上调对出口增长造成的冲击。政府已加大债券发行力度以弥补缺口,从而提振整体信贷。官员们还承诺将降低利率,并释放长期银行间流动性以鼓励贷款。

中国人民银行正努力平衡其支持增长和防止人民币过快贬值的双重目标。到目前为止,央行一直没有采取诸如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来放松货币政策,因为这可能会给人民币带来更大的贬值压力,并加剧资本外流。

政策制定者可能还会保留一些刺激措施,以应对本月美国总统就职后可能出现的贸易冲击。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30
原因:

文章虽然提到了12月份信贷有所回升,但也明确指出中国经济面临通货紧缩,房地产市场低迷,以及企业投资意愿不高等负面问题,同时还提到了中美贸易战可能带来的冲击,整体负面情绪较强。

原文地址:China’s New Loans Post First Drop in 13 Years on Weak Demand
新闻日期:2025-01-14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