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需求的消失速度比表面上更快。
中国仍然是持续原油需求的最佳理由,还是最糟糕的理由?当世界大部分地区仍然关注其房地产行业的缓慢崩溃时,石油高管们似乎并不慌张。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阿明·纳赛尔在10月份表示:“我们非常看好中国,以及他们的需求回升,特别是随着大型刺激计划的出台。”
主要的国际预测机构也有类似的看法。去年的增长远低于过去十年平均每年约60万桶的日增长量——但据他们估计,仍然是正增长。据石油输出国组织称,消费量每天增加了约30万桶,而国际能源署则认为增幅更为温和,为每天20万桶。
中国的海关和产量数据描绘了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将国内炼油厂的加工量与汽油、柴油等净出口量相结合,石油消费量比2023年每天减少约30万桶。如果中国仍在吸纳原油,那很可能是因为它在增加库存,而按照其他石油进口国的标准,库存仍然相对较少。2024年用于增加库存的燃料本质上是从未来提前提取的消费,因此如果你投资于一个15年的石油项目,这并不是你想要依赖的那种情况。
另一种提前消费将给石油生产商带来进一步的麻烦。我们看到的纳赛尔如此高兴的刺激计划的主要要素之一,本月出现了——北京将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延长了810亿元人民币(110亿美元),以鼓励消费者将旧汽车和电器升级为更节能的型号。
正如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经济学家指出的那样,这不会导致消费支出的总额增加,而只是改变了消费的时间,让人们比他们原本会做的时间更早地购买新的耐用品。但它对燃料消费的影响将更为持久,因为提前购买电动汽车意味着汽油需求更快地下降。
去年,在该计划下购买的车辆中,约有60%是新能源汽车,而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处于临界点:电池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当地称为新能源汽车或NEV)在12月份占汽车销量的49.4%,全年占比为46.8%。传统和普通混合动力汽车今年将成为市场上的少数,而且只会越来越少:彭博资讯估计,新能源汽车在2027年将达到68%的市场份额,在2030年将达到81%。
中国的汽车的典型寿命约为13年,因此传统汽车的保有量可能已经平稳了几年,并且越来越以更高效的近期车型为主。没有任何数学方法可以从这样的市场中挤出进一步的需求增长。
值得赞扬的是,纳赛尔对中国需求的巨大希望并不集中在道路燃料上,而是集中在石化产品上。但越来越难以将其视为中国增长故事的一部分。正如我们所写的那样,中国几年来一直在大力发展其石化产业,拥有多家大型炼油厂,专门生产聚合物和其他有机化学品。其中大部分最终再次出口,无论是原料形式还是比亚迪电动汽车的仪表板,因此最终用户是否是中国人是值得商榷的。
以商品塑料为例,如袋子、餐具、廉价家居用品、织物和散装批发材料。此类产品的出口额从2018年的800亿美元增加到2023年的132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销往日益成为中国出口工厂的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很难确切地说这代表多少石油,但如果你假设它的售价比聚乙烯(最常见的塑料原料)的现行价格高出50%,那么它仍然代表每天约60万桶,约占中国同期石油消费增长的五分之一。
这些产品及其化石原料正在被使用,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但指望北京的刺激措施来刺激对其产品需求的石油生产商需要认真思考他们的最终消费者居住在哪里。在一个对中国产品设置关税壁垒的世界中,过于依赖一个新的、积极的出口部门作为其原油的关键客户,看起来很轻率。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0
原因:
文章虽然引用了一些积极的方面,但整体基调是负面的,主要关注中国的石油需求下降、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以及出口导向的石化产业,暗示对中国石油需求前景的担忧,认为中国石油需求可能并没有表面上那么强劲,对石油生产商依赖中国市场提出了警告。
原文地址:China’s Oil Demand Is Vanishing Faster Than It Looks
新闻日期:2025-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