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人工智能领域发生了一件可能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中国公司深势科技发布了一款开源、免费使用的推理模型,该模型至少在初步衡量标准上,与美国最顶尖的同类产品不相上下。深势科技在公告中提供了一个成本估算:其新的R1模型的构建成本仅为OpenAI旗舰产品的三十分之一。
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周内,技术专家们将深入研究R1的生产成本为何如此之低,以及其性能为何能与同类最佳模型相媲美。但R1的出现已经像一场地震,周末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辩论,今天早上更是震动了整个股市,并揭示了关于美国经济所押注的未来科技的两个真正具有颠覆性的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性是,广受吹捧的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可能远比人们普遍认为的要小得多。就在几周前,风险投资家、特朗普总统的支持者和未来学家马克·安德森还在安慰自己说,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仍然拥有巨大的领先优势。而上周,他称R1为“我见过的最令人惊叹和印象深刻的突破之一”。人工智能分析师兹维·莫肖维茨迅速将其称为“对OpenAI的o1的第一个真正挑战”。
(《纽约时报》已起诉OpenAI及其合作伙伴微软,声称其人工智能系统侵犯了新闻内容的版权。OpenAI和微软否认了该诉讼的指控。)
第二个相关的可能性是,R1的突破对通过构建规模更大、成本更高的数据中心来提高性能的整个方法提出了质疑——这种方法多年来一直主导着美国的人工智能研究,并解释了最近在白宫宣布的一个惊人承诺:一个名为“星门”的新联盟将投资高达5000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
基本的赌注是,顶尖人工智能的回报将是如此巨大,以至于足以证明跨越这一门槛所需的任何代价都是合理的——无论是在能源需求和用水方面,还是在知识产权方面,尤其是在纯粹的支出方面。
甚至在深势科技取得突破之前,人们对这种做法的质疑就越来越多。今年6月,红杉资本的戴维·卡恩称之为“人工智能的6000亿美元问题”,高盛的吉姆·科韦洛估计,很快将有1万亿美元花费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上,并暗示基准数字甚至更高。
在美国,那些对我们基础设施的糟糕状况以及似乎很少有新建设感到沮丧的人,喜欢强调地铁建设的高成本,并指出欧洲城市可以用更少的成本建造令人印象深刻的设施。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经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步上不遗余力;如果宣称的价格接近准确,那么中国似乎已经以一小部分的成本几乎达到了同样的进步。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0
原因:
文章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突出了中国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以及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巨大优势,并引发了对美国技术路线的反思,整体上对中国科技发展持较为正面的态度。
原文地址:Opinion | DeepSeek’s Two Seismic Possibilities for American A.I.
新闻日期:2025-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