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经济首席经济学家汤姆·奥利克在2020年发表文章时,中国经济正面临多重挑战。在经历了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奇迹后,经济似乎将陷入下行螺旋。在《下一个篇章》中,奥利克重新审视了他的观点,并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泡沫至今仍未破裂。

2001年,章家敦出版了一本堪称最不具前瞻性的中国书籍之一。在这本书中,这位美国律师认为,专制的政治体制、摇摇欲坠的国有工业企业以及激烈的全球竞争——这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后果——将给中国经济带来致命打击。章家敦质疑道:“当愤怒的民众向中南海的共产主义领导人进发时,会有哪位北京大学的经济学家向他们解释贸易逆差和比较优势的概念呢?”

当然,事实恰恰相反。自2001年以来,中国经济规模从1.3万亿美元增长到18.3万亿美元,先后超越法国、英国、德国,最终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经济排名第二位。出口蓬勃发展,地缘政治影响力日益增强,而面对因贸易而失业的愤怒民众要求解释的,不是北京,而是华盛顿特区。

我也不甘示弱地写了一本《中国:永不破灭的泡沫》。自2020年出版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房地产市场由繁荣转为萧条,对企业家的打压打击了信心,美国的出口管制阻碍了关键技术的获取,任何押注中国持续优异表现的人都损失惨重。

所有这些都引发了一个问题,我是否在争夺最不具前瞻性的中国书籍的桂冠中,把章家敦挤到了第二位?或许毫不奇怪的是,我认为答案是“否”——原因有二。

首先,冒着显得迂腐的风险,泡沫破裂是一种突然、极端且不受控制的冲击。想想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或者1992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在这些时刻,政策制定者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控制,金融市场崩溃,GDP暴跌,失业率飙升。但这并不是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

让我们把重点放在房地产上——它曾经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驱动力,现在却成了最大的拖累。诚然,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允许供应远远超过需求,而纠正这种失衡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主要的房地产开发商已经破产,投资者损失惨重,家庭最大的资产价值也遭到了侵蚀。

与此同时,尽管过程痛苦,但事实也的确如此。要理解原因,请对比一下美国的次贷危机。在美国,政策制定者忽视了房地产行业的过度杠杆,直到为时已晚。当房主开始拖欠抵押贷款时,由此引发的金融危机不仅使美国陷入衰退,也使世界陷入衰退。

在中国,政策制定者在危机爆发前就采取了行动,部署了一系列工具来控制衰退的速度。资金充足的银行已经能够承受不良贷款增加的压力。虽然经济增长肯定受到了打击,但经济并未陷入衰退,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溢出效应也有限。

换句话说,在美国,泡沫破裂了。在中国,泡沫中的空气正在以比我预期的更快的速度释放出来,但这仍然是一种可控的紧缩。

更好的消息是:短期的痛苦预示着长期的收获。借越来越多的钱来建造越来越多的空置公寓,永远不是一种可以长期持续的发展战略。通过降低房地产投机的盈利能力——或者说根本无利可图——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正在将工人和投资者从建设鬼城转向更具生产力的就业。

这种动态——为了确保未来的增长而承受今天的打击——说明了我的第二个观点: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在正轨上。让我们思考一下自2020年以来北京的两项主要举措:对大型科技公司的打压和对金融家的打击。西方媒体将此解读为灾难性的失误。故事是这样说的,认为他明白了企业家的重要性,所以中国才得以繁荣。故事接着说,现在他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他对阿里巴巴、腾讯和滴滴等市场宠儿的全面打击,导致股价暴跌,打击了投资的积极性,并损害了中国的增长前景。

或许是这样——但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中国的科技垄断问题严重。阿里巴巴已经是电子商务领域的主导者,也是电子支付领域的主要参与者之一。阿里巴巴的金融部门蚂蚁金服的首次公开募股旨在使它们成为银行业的一支力量。垄断可能是坏消息——榨取客户,敲诈供应商,挤压初创企业。认识到这一点,中国领导人采取措施来约束它们。这些措施——包括令人不安的监管措施——确实显得笨拙。不过,它们表明了中国愿意为了整个经济的利益而解决强大的既得利益。

押注于从这些垄断租金中分一杯羹的投资者损失惨重。的股价较峰值下跌了近70%。然而,对于更广泛的经济而言,控制垄断力量对发展有利。银行家的薪酬上限被限制在每年40万美元。奖金被追回。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国的反腐败调查机构——已经盯上了市场上的一些大人物。

在美国,这将是一场灾难。美国经济在技术前沿运行。增长来自于推动前沿的创新,而创新型公司需要一个由风险投资家、投资银行家和投资组合经理组成的成熟网络,才能承担风险并将资本引导到需要的地方。让一些最聪明的人专注于金融是积极的。

在中国,情况并非如此。平均收入约为美国水平的三分之一,这表明中国经济仍远未达到领先地位。这意味着发展更多地是由赶上现有技术而不是发明新技术所驱动的。在中国目前的发展水平上,一个朴实的金融系统可以完成将资金引导至优先项目的任务。那些本可以设计复杂衍生品交易的数学天才,最好还是去加速中国的人工智能领域发展。

执行过程远非完美。不过,与房地产调控和对科技企业家的打压一样,中国的做法也有其逻辑,而且愿意为了支持长期的发展前景而承受短期的痛苦。华尔街的观点是,由于投资者损失了金钱,中国的奇迹已经结束。中南海的观点是,正是为了维持奇迹,才需要这些损失。

即便房地产的慢动作崩溃正在损害短期增长,市场情绪仍接近谷底,但有迹象表明,北京的战略开始奏效。中国的电动汽车正在世界各地销售。中国经济的平衡正在迅速转变。2020年,当开始给房地产泡沫放气时,房地产占GDP的24%,高科技产业占11%。到2024年,房地产已降至19%,而高科技产业已增至15%。到2026年,中国经济很可能更多地由硅而非水泥驱动——这是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

《中国:永不破灭的泡沫》是否一切都正确?绝对不是。泡沫中的空气释放的速度比我预想的要快——部分原因是新冠疫情的冲击。投资者的损失比我预想的要大得多。特朗普的第二次总统任期增加了国外的风险。中国的专制过度扩张也增加了国内的风险。一个似乎有望迅速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中国,现在看来将在可预见的未来保持第二的位置。

但是,《中国即将崩溃》最终到来了吗?也没有。中国经济正在发展,而不是崩溃。在撰写最不具前瞻性的中国书籍的竞赛中,我也被困在了第二位。

汤姆·奥利克是彭博经济首席经济学家,《理解中国经济指标》和《中国:永不破灭的泡沫》的作者。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60
原因:

文章整体上对中国经济持肯定态度,认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调整和转型,而非崩溃。作者强调了中国政府在危机管理方面的有效性,以及对长期发展的积极展望。尽管承认了短期问题,但文章的重点在于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未来潜力。

原文地址:Why The China Bubble Still Hasn’t Popped
新闻日期:2025-01-30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