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方提高关税生效前夕,回顾中国在首次贸易战中的反制措施,或许能为未来的走向提供一些线索。自特朗普宣布对所有中国出口商品征收10%关税以来,北京迄今为止的相对克制,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以往的策略,即通常在关税正式生效后才采取对等报复措施。
此次的僵局未必会遵循相同的剧本,特别是在对抗升级可能使国内经济陷入更加不稳定的境地之时。如今,中国直接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减少,同时依赖巴西等国进口一些过去从美国获得的农产品。如果中国选择升级对抗,它还拥有一系列新的工具。
新的关税措施定于中国春节长假的最后一天,即周二生效,这给北京方面何时做出回应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在公众舆论的压力下,中国官员可能难以不对特朗普的第一步行动做出某种回应。但正如中国前央行行长周小川所指出的那样,避免报复可能才是应对华盛顿关税威胁和出口管制的最佳答案。
以下是中国在首次贸易战中采取的一些关键反制措施的时间线:
2018年3月23日:美国对所有钢铁产品征收25%的关税,对所有铝产品征收10%的关税,欧盟和少数国家除外。中国当日宣布将对价值20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征收15%至25%的关税,并于4月2日生效。
2018年4月3日:美国公布了一份价值500亿美元的潜在征收25%关税的产品清单。中国商务部次日将此案诉诸世贸组织,并宣布将对美国产品采取“同等强度和规模的对等措施”。同日,国务院下属机构提议对同等价值的产品征收25%的关税。虽然这两份清单后来有所缩减,但仍在第一轮关税中实施。
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认定中国电信巨头中兴通讯违反制裁规定,禁止美国公司与其进行业务往来,为期七年。中国次日对美国高粱进口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
2018年8月1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表示,将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而非此前宣布的10%的关税,这是第三批关税。中国商务部次日表示已做好充分准备,必须进行报复。随后,中国对价值60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征收5%至25%的关税。
2018年8月23日:美国实施第二轮关税,对价值160亿美元的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中国对等回应,对价值160亿美元的美国出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并于同日生效。
2018年9月18日:在第三轮关税中,美国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10%的关税,并计划在2019年1月1日将税率提高到25%。中国当日表示“将不得不采取同步的反制措施”,并宣布将对价值6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征收关税。9月22日,中国还取消了原计划与美国进行的贸易谈判。
2019年5月10日:在双方未能达成协议后,经过贸易谈判的延迟,第三轮美国关税税率从10%提高到25%。中国表示对此举感到遗憾,并誓言采取一切必要的反制措施。5月13日,中国对价值6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加征关税。
2019年5月16日:美国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列入所谓的实体清单,限制该公司获取美国技术。中国宣布计划于5月31日建立自己的实体清单。
2019年8月1日:在贸易谈判相对平静一段时间后,特朗普在一份意外声明中表示,美国将开始对来自中国的另外3000亿美元产品征收10%的关税。北京方面随即让人民币贬值至11年来的最低水平,这显然是一种报复。
2019年8月6日:美国财政部宣布中国为汇率操纵国。北京方面当日表示,某些中国公司已暂停购买美国农产品。
2019年8月13日:美国宣布对价值3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关税。北京于8月23日以自己的关税予以反击。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20
原因:
文章虽然主要在罗列事实,但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中美贸易战的担忧,尤其提到中国经济可能因此陷入不稳定,以及中国可能采取的报复行动,这些都暗示了作者对中国在贸易战中可能面临的负面影响持谨慎态度。
原文地址:China Can Draw Lessons From First Trade War in Tariffs Countdown
新闻日期:2025-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