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推行“蜗牛奖”鞭策公务员**

近年来,中国政府工作人员面临着诸多挑战。地方政府财政紧张,难以按时发放工资;政治管控日益收紧,以国家安全为名义;反腐行动持续多年,尚未显示出结束的迹象。

如今,公务员们又多了一项顾虑,那就是要避免被贴上“蜗牛奖”的标签——这是越来越多地方政府推出的一项措施,旨在羞辱那些业绩最差的员工。

一家隶属于共产党的新闻网站发表评论称:“通过这种讽刺性的‘鼓励’,获奖者可以脸红出汗,从而刷新思想。”评论还指出,他们仅仅是“得过且过”就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或许当今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政府官员们积极作为。随着经济增长放缓,中国需要领导干部推出新项目、吸引投资者、激励普通民众——简而言之,就是要释放曾经推动中国崛起的活力。

然而,许多官员似乎缺乏动力,甚至害怕行动。在中国强硬派领导人习近平的领导下,国家对各个领域都进行了严厉打击,从互联网公司到私人辅导机构再到金融业。人们根本无法预测下一个会轮到哪个行业。任何偏离中央政府的政策都可能被视为政治不忠。

过去,官员们争相申报引人注目的基础设施项目,但现在,官员们却因未经授权筹集资金或推进建设项目而受到惩罚。看来,最安全的做法就是什么都不做。

然而,情况并非总是如此。据《人民日报》报道,在不断呼吁官员们积极行动的背景下,至少有三个城市已经开始颁发“蜗牛奖”。中国社交媒体上的视频片段显示,在四川省一家国营电视台的节目中,几位表情严肃的西装革履的男士被授予了装裱好的证书。

这还算是比较温和的惩罚。广东省一个市辖区表示,他们已经建立了一个数据库,用于跟踪那些被认为是“躺平”的官员。“躺平”是中国俚语,指的是偷懒。其他地方则声称已经对员工进行了重新分配或解雇。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党的内部反腐机构)上个月表示,2024年,有13.8万名官员因“不负责任”、“不作为”或“假装工作”等违规行为受到惩罚。这一数字是前一年的两倍多,也是受惩罚人数最多的类别。第二大常见违规行为——不正当赠送或接受礼物——的涉案人数只有前者的一半。

中央纪委在一篇最新文章中表示:“采取强硬措施处理‘躺平干部’,实际上是为了保护那些做事和进取的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然,试图通过恐吓已经感到害怕的官员来促使他们采取行动,可能并非成功的秘诀。因此,中央政府也试图采取一种更令人安心的姿态。本周一,习近平会见了中国的一些顶级企业家,许多观察家认为这是一个重新拥抱私营部门的信号。这可能会促使地方政府更愿意与他们合作。

去年12月,两个负责监督国有企业投资的最高委员会承诺“合理容忍正常的投资风险”。委员会表示,如果一个项目未能达到预期,负责人可以免于惩罚。

官员们还表示,可以给党员第二次机会。四川省一名官员未经授权将资金用于公共厕所建设项目,但当地纪律委员会表示,他只受到了警告处分,因为他没有寻求个人利益。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政治学教授刘东舒表示,地方官员不太可能被说服,因为政治控制日益收紧的总体趋势是明确的。即使北京现在鼓励官员们积极主动,但这样做的空间是有限的。刘教授说:“他们希望你努力工作,但他们希望你努力工作以遵循中央的命令。”

事实上,习近平上个月在纪律检查委员会发表讲话时,再次呼吁进行政治清洗,敦促官员们在打击腐败和其他不良行为方面“寸步不让”。

即使北京能够说服下级官员,让他们相信再次冒险在政治上是安全的,这些官员也可能有其他理由不这样做。据报道,一些地方政府一直无法支付员工工资。由于习近平推动国家加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最底层的官员还必须应对日益增长的工作量,经常需要对居民和企业进行面对面的检查。

然而,创纪录数量的中国年轻人仍在竞争公务员职位。考虑到这份工作的压力,这似乎令人惊讶。但其根本原因可能与政府如此渴望促使官员们重新行动的原因相同:经济疲软。尽管公务员工作存在种种缺点,但它被视为稳定的工作。

刘教授说:“是的,当公务员不如10年前那么好了,但其他的选择更糟糕。”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50
原因:

文章主要围绕中国政府用“蜗牛奖”等方式鞭策公务员展开,揭示了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下,官员不作为、害怕担责的现象,以及政府对官员的严厉管控和惩罚措施。虽然文章也提到了一些政府试图放松管控、鼓励官员积极作为的举措,但整体基调偏向负面,突出了中国政治和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

原文地址:China Uses Public Shaming to Motivate State Workers
新闻日期:2025-02-20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