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胀难题 не容忽视**

中国正在采取重要的象征性措施,以解决长期困扰其经济的问题。目前,人们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可能造成的代价、房地产危机的不断加剧,甚至是劳动力市场萎缩的长期影响。因此,北京面临通货紧缩的问题很容易被忽视。

与其他几乎所有经济体所面临的价格飙升(现在已经消退)不同,北京正受到通货紧缩的困扰。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表示,他将把今年的通胀目标定为2%,这是二十多年来的最低水平。考虑到大多数国家的目标都在这个范围内,而且李强有提振政府和消费者支出的雄心,这听起来可能并不算是一个重大突破。但解决任何问题的第一步,都是承认问题的存在。

作为中国面临的障碍,极低的通胀率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人们忙于分析特朗普重返白宫对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到习近平主席将台湾纳入控制的计划等一切事情的影响,而无暇顾及其他。值得庆幸的是,总理已将这个问题重新摆在了聚光灯下。与期望的通胀水平同样重要的是,它与过去的目标形成了对比。长期以来的目标是3%,但显然无法实现。今年1月份,消费者价格仅上涨了0.5%,而且除了2022年的短暂时期外,自疫情最初几个月以来,消费者价格从未以2%的速度增长。今年也不太可能达到这个速度,除非国内经济出现显著复苏。关键在于现实与愿望之间的差距。从理论上讲,这种转变鼓励政策制定者采取行动来实现新的目标。当世界各地的当局开始采纳目标以回应政治上赋予的价格稳定任务时,其理念是行动将以实现这些目标为导向。在许多情况下,这意味着赋予中央银行足够的独立性来提高利率,以降低消费者价格指数。这些机构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这些目标一起被授予独立性的。这主要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当时人们几乎没有考虑到通胀会远低于这些目标。但十年后的次贷危机、危机后的影响以及疫情的早期阶段改变了这种情况。直到2021年末通胀加速后,借贷成本才被提高。

当时,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现在也是如此。在这个国家,几乎没有什么能真正独立于共产党或超出习近平的个人影响力。中国人民银行对政治家负责,高级官员往往是党的干部。但中国人民银行是世界第二大商业强国的中央银行,因此它的观点和运营重点确实很重要。全球受众不像关注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或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那样关注行长潘功胜的讲话,但他们也不会忽视潘功胜的讲话。当然,他们也不会忽视习近平或李克强在经济问题上的讲话。据彭博社报道,李克强传递的信息“响亮而明确”。实现这些目标“将需要大量的政策支持”。

实际上,北京能做什么?过去,在党的会议上宣布的通胀目标往往被认为是上限,而不是明确的目标。降息和放松存款准备金率等标准工具已经被使用,尽管幅度不大。货币宽松政策往往会削弱一种货币,而官员们不愿意让人民币快速贬值;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的每日、每周和每月的走势都有巨大的影响力。过去12个月,人民币已经下跌了3%。财政杠杆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2%的目标有什么神奇之处吗?当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讨论是否采纳正式目标时,艾伦·格林斯潘有所保留。他担心宣布一个硬性目标会束缚主席的手脚,剥夺他和他的继任者在最需要时采取自由决定的权利。他与当时的联邦储备委员会理事珍妮特·耶伦讨论了什么样的通胀水平最符合价格稳定。他们统一认为2%是一个在当时货币思想家中很受欢迎的数字。但关键是,美联储在格林斯潘离任后很久才将此确立为长期目标。这是中央银行编年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

中国的政策能否顺应这一时刻?当然有理由持怀疑态度,但希望这些话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10
原因:

文章提到了中国经济面临的通货紧缩问题,以及对中国政策能否有效应对这一问题的怀疑态度,这些都带有一定的负面情绪。

原文地址:China’s Inflation Problem Isn’t Just Going Away
新闻日期:2025-03-05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