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铝业交易员因10亿美元欺诈案被判处无期徒刑**

浙江省一家法院判处一名中国铝业交易员无期徒刑,该交易员涉及一起金属库存诈骗案,造成超过10亿美元的损失。陈曦控制着多家贸易公司和仓储公司,在贷款方发现他们融资的金属并不存在后,他于2022年6月因在一项备受瞩目的过度质押计划中扮演的角色而被拘留。彭博社看到的法院裁决书称他是主谋,并下令没收其个人财产。

近年来,该行业发生了一系列丑闻,陈曦的案件涉及数万吨铝锭、数十家国有企业、私人贸易商和中国四大仓库。这是中国最严重的案件之一,让人回想起十多年前青岛庞大的金属储备骗局。

法院裁决称,陈曦与同事和几名仓库经理合谋,通过伪造库存收据来支持虚假的仓储记录,并出售不存在的铝库存。这些销售交易与所谓的 repurchase 协议(或“repos”)有关,其中包括在约定的时间后回购库存的条款,这意味着金属被用作抵押品,为卖方创造短期现金流。

2017年底至2022年5月期间,陈曦及其同伙通过向40多家公司出售虚假库存,获得了76亿元人民币(按2022年5月的汇率计算为11亿美元)的资金和2000多吨铝锭,造成总计68亿元人民币的损失。裁决补充说,这笔钱被用于弥补交易损失,投资于投机性期货交易,并维持奢华的生活方式。

法院表示,陈曦向各公司提供7%至14%的年化回报率,以及相当于交易总价值15%的预付担保,然后再回购相同的货物。陈曦的律师没有回复寻求置评的消息。彭博新闻社未能联系到陈曦,他曾是中国东部实物贸易商中的一位知名人物。法院文件没有详细说明陈曦是否已对裁决提出上诉。

长期以来,中国的商品融资一直不透明,但在过去三年中,当局一直在打击他们认为几乎没有经济效益的交易。这项调查针对的是被用于获得廉价融资或政府补贴的实物交易,于2023年加强,并最终导致北京禁止国有巨头参与某些交易。在此之前,一些国有企业广泛使用与大宗商品相关的交易,利用从政府运营的银行获得的廉价信贷来增加收入。这种策略间接为成千上万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利润率微薄的小型本地贸易商提供了流动性。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50
原因:

文章报道了一起中国铝业交易员的重大欺诈案件,案件涉及金额巨大,涉案人员众多,对中国的金融秩序和声誉造成了负面影响。

原文地址:Rogue China Aluminum Trader Gets Life in Jail After $1 Billion Fraud
新闻日期:2025-03-11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