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不自由,毋宁死”250周年:解读1775年的真谛
“不自由,毋宁死!”这句口号曾被广泛使用,从1989年中国的天安门广场示威者到2020年美国反对新冠疫情限制措施的人们,都曾以此表达诉求。
马尔科姆·X在1964年的“选票或子弹”演讲中引用了这句话,要求给予美国黑人平等的权利。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去年在他的“真相社交”平台上引用了这句话,抨击了他刑事封口费审判中的一位法官。
据说,250年前的周日,律师兼立法委员帕特里克·亨利首次使用了这句话,旨在说服弗吉尼亚殖民者为对抗日益严厉的英国做好战争准备,而当时距离美国独立战争仅有几周之遥。
当时,局势正变得剑拔弩张,尤其是在马萨诸塞州,英国撤换了民选官员,占领了波士顿并关闭了港口。
“整个事件都是为了帮助我们在马萨诸塞州的兄弟,”历史学家约翰·拉戈斯塔说,他撰写了一本关于亨利的著作。“这是关于社区,关于国家,而不是关于‘我个人能从中得到什么?’”
亨利在拥挤的教堂里发表的激动人心的演讲的印刷版约有1200字。然而,这七个字却像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台词一样,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这是一个非常容易被改变的短语,”亨利的第五代曾孙帕特里克·亨利·乔利说。“它可以应用于许多不同的情况。但我认为重要的是人们要理解最初的语境。”
乔利将于周日在他的祖先发表讲话的同一座教堂里重现亨利的演讲。这场演示将在网上直播,是弗吉尼亚州纪念美国建国250周年活动的一部分。
以下是关于亨利及其演讲的更多信息:
亨利于1736年出生于弗吉尼亚州一个有影响力的家庭,20多岁时成为一名成功的出庭律师。
据美国国会图书馆称,他曾以“人生来就拥有某些不可剥夺的权利”的论点震惊了一个法庭,这一观点在《独立宣言》中得到了呼应。
1765年,亨利赢得了弗吉尼亚殖民地立法机构的席位。他在反对英国的《印花税法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案对美国殖民地直接征税,为英国筹集资金。
随着紧张局势的加剧,许多美国人觉得自己是二等公民,在议会中没有代表权,拉戈斯塔说。在亨利发表演讲时,许多人都在想:“国王不会听我们的。他们已经入侵了波士顿。我们弗吉尼亚州应该对此做些什么?”
历史学家雷·拉斐尔在他的2004年著作《建国神话》中写道,“亨利极不可能”说过“不自由,毋宁死!”
亨利没有写下演讲稿,我们今天所知的版本是在42年后,在他1817年的一本传记中发表的。传记作者、律师威廉·沃特从当时在场的人们几十年来的回忆中拼凑出了亨利的话。
拉斐尔写道,印刷版“反映了19世纪民族主义者的议程,他们喜欢将战争浪漫化。”
但其他历史学家表示,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亨利确实说了这些话。
“多年以后,我们有很多人说,‘我记得就像昨天一样,’”拉戈斯塔说,并补充说托马斯·杰斐逊就是其中之一。
他们回忆说,亨利举起一把看起来像匕首的拆信刀,把它插进自己的胳膊下,仿佛插进胸膛,然后说出了那句名言。
“那是18世纪的演讲术,”拉戈斯塔说。“非常激动人心。”
另一位撰写了关于亨利的著作的历史学家乔恩·库克拉引用了其他证据。弗吉尼亚州民兵的男子很快就在他们厚重的帆布衬衫上绣上了“不自由,毋宁死”。
流行的1712年戏剧《卡托》讲述了一位罗马参议员的故事,其中也包含这样一句台词:“现在不是谈论任何事情的时候,而是锁链或征服,自由或死亡。”
“这本应是那个时代有文化素养的人们的一部分,”库克拉说。
亨利演讲最直接的影响是更多人支持独立和弗吉尼亚州民兵的扩张。
拉斐尔在《建国神话》中暗示,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亨利和其他人也受到英国人会解放被奴役人民的担忧的驱使。
弗吉尼亚州的皇家总督邓莫勋爵向为英国作战的被奴役人民提供了自由。
但拉戈斯塔说,这不是亨利的主要动机,亨利奴役了数十人。
“这无疑会让很多人从观望者变成爱国者,”拉戈斯塔说。“但这并不是杰斐逊、华盛顿、亨利真正关心的事情。他们已经非常致力于爱国运动了。”
独立后,亨利曾五次担任弗吉尼亚州州长。他还以反联邦主义者而闻名,反对批准美国宪法和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
但在1799年,在乔治·华盛顿的敦促下,亨利后来发表讲话支持这份建国文件,同年亨利去世。
“他说,‘听着,我投票反对宪法,但我们人民投票赞成它。因此我们必须遵守它,’”拉戈斯塔说。
亨利的后裔乔利说,大多数人对他的祖先的名言反应积极,并承认其历史意义。
“有些人认为这是他们今天捍卫自己权利的战斗口号——无论他们站在哪个政治立场上,”乔利说。
然而,历史学家库克拉说,亨利和他的同代人谨慎地区分了自由和放纵。
“正如他们所理解的那样,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自由,”库克拉说。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20
原因:
文章提到了“不自由,毋宁死”这句口号曾被1989年中国的天安门广场示威者使用,略微提及中国,但是属于中性描述,所以给20分。
原文地址:‘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 turns 250. Here’s what it meant in 1775
新闻日期:2025-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