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崛起,挑战特斯拉**

在今年的农历新年联欢晚会上,十多个人形机器人伴随着中国民乐翩翩起舞,惊艳亮相,向全球展示了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巨大进步。近两个月来,中国人形机器人骑自行车、回旋踢、侧手翻等视频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并被中国媒体广泛报道,视其为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

尽管目前人形机器人尚未大规模量产,但与该领域的领头羊特斯拉的竞争日趋激烈。人形机器人能够处理家务、提供照料,这一“我,机器人”的未来愿景,吸引了中美几乎所有的大型科技公司纷纷投资人形机器人或相关技术。微软、英伟达和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投资了美国人形机器人制造商Figure AI。据彭博社报道,Meta也计划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进行重大投资。埃隆·马斯克自2022年推出Optimus人形机器人以来,引发了全球关注。他预测,该项目仅凭自身就能产生超过10万亿美元的收入。

香港大学机器人与自动化系主任席宁教授认为,人形机器人可能还需要5到10年才能对社会产生真正的影响,但它们最终可能成为下一个被广泛采用的消费电子产品。“每个人都需要它们,就像汽车和手机一样,潜在的市场容量将非常巨大。”高盛去年预测,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价值将达到380亿美元。他们估计,五年后,人形机器人(主要用于工业用途)的出货量将达到25万台,而大约十年后,消费者每年的购买量将达到约100万台。

中国政府希望复制中国在电动汽车市场的成功,立志走在该领域的最前沿。北京渴望将中国定位为全球科技强国,并在中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DeepSeek于1月份推出震惊世界的推理模型等近期成就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尤其是在美国收紧对北京的技术限制之际。专家表示,尽管中国企业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时间晚于特斯拉、波士顿动力和Figure AI等美国竞争对手,但它们正在迅速缩小差距。凭借优化供应链和降低成本的强大能力,中国企业正在加速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生产。

**奋起直追**

自2021年以来,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部署量超过了所有其他国家的总和,在该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与人形机器人相比,工业机器人通常技术含量较低,执行的任务也相对简单。它们广泛应用于制造业或运输等工业环境中。与电动汽车一样,特斯拉是最早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知名企业之一,马斯克于2021年推出了该项目,并在一年后展示了Optimus原型。此后,中国政府公开表示支持人形机器人产业,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政府支持。在2023年的一份政策文件中,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人形机器人产业定义为“技术竞争的新前沿”,并设定了2025年实现核心零部件大规模生产和安全供应链的目标。香港大学的席宁表示:“中国起步较晚,但拥有巨大的市场和相对完整的技术供应链等自身优势,使其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轻松开发出类似机器人。”

过去三年,包括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主要城市在内的各地方政府已经宣布或启动了专门用于机器人开发的投资基金,总额至少达到730亿元人民币(100亿美元)。上个月,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主持召开了与中国顶尖企业高管的会议。坐在前排的包括宇树科技(Unitree)首席执行官王兴兴,该公司正是那些在网上爆火的跳舞机器人的制造商,这也表明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这一新兴产业。除宇树科技外,其他主要的国内企业还包括深圳的优必选(UBTech)、中国电动汽车巨头比亚迪投资的Agibot、北京的Robotera和上海的傅利叶智能(Fourier Intelligence)以及电动汽车制造商小鹏汽车。

**核心技术短板**

专家表示,尽管中国在供应链上占据主导地位,但在某些关键技术方面仍然落后于西方国家。摩根士丹利上个月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约56%的人形机器人供应链公司位于中国。但香港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与自动化系主任张丹教授表示,中国仍然需要在处理器芯片、高精度传感器和机器人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以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人工智能芯片是人形机器人操作系统的基础,引导着它们的思考、感知和运动。许多人形机器人开发商依赖于人工智能芯片巨头英伟达的产品。英伟达在上周的年度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一种用于人形机器人的新型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由于担心国家安全,前拜登政府不断收紧对可能用于中国军方的高级芯片的出口限制。中国一直在努力发展国内芯片供应链,以此作为其自给自足计划的一部分。此外,摩根士丹利上个月的一份报告显示,欧洲、美国和日本公司继续主导着高端零部件,如传感器,以及以更高精度和稳定性驱动机器人运动的电机和螺丝。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中国供应商正在积极寻求与特斯拉合作。市场分析公司TrendForce的高级研究经理P.K. Tseng表示,许多中国供应商已经将零部件样品发送给特斯拉进行评估。“在中国供应链制造商向特斯拉供应零部件后,他们会根据测试反馈对其进行改进,然后将改进后的版本提供给国内制造商,”他说。他解释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将形成一个持续技术进步的循环,从而提高整个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质量。

**价格竞争力**

虽然技术差距依然存在,但中国已经成为这个新兴行业的价格颠覆者。深圳的Engine AI于去年年底发布了PM01型号,售价仅为88000元人民币(12175美元),而宇树科技的G1(能够完成回旋踢动作)紧随其后,售价为99000元人民币(13697美元)。马斯克在去年的一个活动中估计,特斯拉Optimus的售价在20000美元到30000美元之间。降低人形机器人的价格将是它们最终商业化和更广泛应用的重要一步。除了初创企业,比亚迪和小鹏汽车等老牌电动汽车企业也纷纷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专家表示,多年来中国残酷的竞争和价格战磨练了它们快速扩大生产规模同时降低成本的能力。美国智库“特殊竞争研究项目”经济副主任布雷迪·赫尔维格表示,由于人形机器人的制造复杂性与电动汽车相似,尤其是在传感器和电池等零部件方面,因此电动汽车制造商在这个领域具有优势。去年年底,小鹏汽车发布了人形机器人Iron,计划在2025年底前实现量产。大约在同一时间,比亚迪也启动了一项招聘计划,以开发自己的版本,并投资了其他国内人形机器人制造商。赫尔维格表示,随着中国人口危机的加剧,中国领导人将人形机器人视为抵消劳动力萎缩的潜在解决方案。中国人口已经连续三年下降。“如果人形机器人能够大规模推广并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这将是一种真正有助于缓解这一缺口的王牌,”他说。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0
原因:

文章强调了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快速发展、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此外,中国企业在供应链和价格方面的优势也得到了肯定,表明了中国在该领域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

原文地址:Elon Musk thinks robots are a $10 trillion business. He’s got some competition from China
新闻日期:2025-03-25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