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华关税将如何影响物价?哪些商品可能更贵?**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三暂停了对大多数国家的“互惠”关税,为期90天,同时对中国征收更高的关税,关税政策的摇摆不定仍在持续。

对华高额关税可能会对美国经济产生连锁反应:许多美国人购买的消费电子产品和大量打折服装都来自中国,更高的关税可能导致购物者面临更高的价格。

以下是关于最新关税动态的要点:

特朗普总统的互惠关税于周三早些时候生效,但几个小时后,他暂停了对大多数国家的征收。中国是个例外:特朗普政府提高了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使对华关税总额达到145%。总统表示,此举是由于北京方面对美国采取了新一轮报复性关税。

特朗普表示,关税的目标是鼓励制造商在美国生产更多产品。虽然他和他的顾问承认这可能意味着美国人在短期内要支付更高的价格,但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最近对NBC表示,美国的繁荣在于恢复因外国竞争而失去的工厂就业岗位,而不是购买“来自中国的廉价小饰品”。

暂停意味着其他国家可以从周三生效的更高关税中获得90天的喘息之机。特朗普保留了他周六开始实施的10%的普遍关税。

一些先前的关税仍然有效:外国铝和钢铁需缴纳25%的关税,进口汽车也一样。这些进口关税可能导致啤酒罐和汽车等商品的价格上涨——事实上,关税的影响已经在汽车行业产生反响。

中国的工厂产量超过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和英国的总和,许多进口到美国的产品来自中国。

康奈尔大学应用经济学和政策助理教授张文东周三告诉《纽约时报》,关税的增加将对美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中国是美国进口消费电子产品的主要来源国:73%的智能手机、78%的笔记本电脑和87%的视频游戏机。

张文东表示,中国还出口进入美国的77%的玩具。

低价服装也可能变得更贵。据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称,折扣零售商Shein和Temu依赖中国供应商,占据美国快时尚、玩具和其他消费品折扣电商市场约17%的份额。除了关税之外,这些公司还将受到一项漏洞关闭的影响,该漏洞允许零售商将商品直接发送给美国消费者而无需缴税。

当特朗普最初在2月份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征收关税时,食品价格似乎可能会上涨,因为墨西哥和加拿大是美国最大的食品出口国之二。总统后来根据《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的规定暂停了这些关税,这可能阻止了与关税相关的墨西哥鳄梨和加拿大加工烘焙食品等产品的价格上涨。

尽管如此,美国还是从许多其他国家进口食品,食品分析师警告消费者预计食品杂货的价格会上涨,尤其是易腐食品。例如,来自危地马拉的香蕉和来自秘鲁的葡萄可能会变得更贵,来自越南和印度的海鲜也可能如此。

购物者还可能会看到咖啡以及来自欧盟、阿根廷、澳大利亚和其他地区的葡萄酒价格上涨。

鉴于各种商品价格上涨的可能性,消费者可能会忍不住购物,并且现在就采取行动。

在特朗普宣布关税后,一些美国人开始进行他们推迟的大宗采购,例如更换家用电器或购买新车,而另一些人则前往好市多批量购买水、肥皂和漱口水。

据彭博社报道,一些购物者还争相更换他们的iPhone,因为担心价格可能会大幅上涨。苹果公司约90%的iPhone在中国生产,即使在周三增加额外关税之前,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估计,关税将使苹果公司的年度成本增加数十亿美元。

但正如《纽约时报》的理财专栏作家罗恩·利伯所解释的那样,在现在囤积或进行大宗采购之前,有几个重要的考虑因素。购买额外的商品既要花钱又要占用你家里的空间,而且为了进行这些购买而负债,或者为了赶在潜在的价格上涨之前加快大笔开支,可能会耗尽你的储蓄。此外,他指出,价格上涨需要足够显著并持续足够长的时间,才能超过购买额外产品的预付成本。

股市在90天暂停的消息传出后飙升:标准普尔500指数周三上涨9.5%,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单日涨幅。

虽然这些涨幅收复了自特朗普4月2日宣布新关税以来损失的大部分,但该指数仍比2月份的近期高点低11.2%。一些分析师警告称,市场波动性会更大。自特朗普开始推出其关税计划以来的几周内,市场一直受到不确定性的冲击,各公司不确定贸易战将如何影响其业务。

这种波动性给投资市场或计划很快退休的消费者带来了压力。股价下跌可能会耗尽退休所需的储蓄;吓跑投资者出售股票,这可能导致他们错过未来的收益;或者吓跑年轻人完全不投资市场,这可能会损害长期收益。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30
原因:

文章客观陈述了特朗普政府对华关税政策可能给美国经济和消费者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物价上涨,但同时也提到了关税的目的是为了恢复美国本土的就业岗位。总体来看,负面情绪并非完全指向中国,而是更多关注关税政策本身的影响。

原文地址:How Will Trump’s China Tariffs Affect Prices? Here’s What Could Get More Expensive.
新闻日期:2025-04-10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