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阴影下,中国经济困境或引燃战火**

当前,国家间爆发战争的首要原因往往与经济利益息息相关。正值中国面临严峻的金融挑战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起的“对等”关税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聚焦于中国。这是否会成为普鲁士将军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所言“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的又一例证?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曾表示,中国是“不良行为者”,对华加征关税是由于中方坚持采取升级行动。诚然,多数中国观察家都认为,我们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并不平衡,过去十年的关系恶化更是加剧了这一局面,使得中国成为一个充满敌意的超级大国。

贸易壁垒的升级未必会直接导致公开冲突。然而,历史表明,多数战争背后都隐藏着对石油、矿产等制造业所需资源的争夺。日本1941年偷袭珍珠港,便是此类利益驱动的典型案例。特朗普政府对华发起的关税战,正是旨在保护美国免受更广泛威胁的整体战略的一部分。

19世纪末,日本走上工业化道路,为了 확보工业发展所需的原材料,于1931年入侵中国东北,迅速建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并在1937年爆发了全面侵华战争。侵华战争进一步消耗了日本的战争机器,促使其开始侵占亚洲其他地区。对此,美国对日本实施了高关税、经济制裁和禁运,这严重威胁到日本的经济。

到1941年初,东京和华盛顿经过数月的谈判仍未达成任何协议。为了摆脱美国经济制裁的影响,日本决定对美国发动战争,企图摧毁停泊在夏威夷珍珠港的美国海军舰队,从而获取在太平洋地区获取重要原材料的自由通道。

**为何美国必须在中国-欧洲关系背景下坚持工业主导地位**

诚然,当今中国并非二战前的日本,但它同样提供了一个受经济压力驱动的案例。然而,当代的中国正面临着对其霸权野心的严峻经济挑战,如果不加以遏制,可能会威胁到执政党的统治及其在全球的影响力。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接受经济恶化可能导致的国内不稳定,要么拉拢美国的贸易伙伴加入中国,以弥补失去的市场。或者,他可能会采取军事行动,既转移国内矛盾,又改变自身的经济命运,例如占领台湾或其他地区。

毋庸置疑的是,中国经济在2024年出现放缓,凸显了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面临的挑战。房地产危机长期存在、地方政府债务高企以及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都加剧了经济下行压力。在这些挑战之上,特朗普政府加征的145%关税,可能导致中国每年至少损失5250亿美元的收入,这意味着数百万中国工人将面临失业。这将进一步削弱商业和消费者信心,削弱人民币汇率,并加剧社会动荡。

面对失去美国市场的潜在风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如何应对?这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为中国的出口是其经济战略的基石。此外,中国国内消费支出仅为疫情前的一半,无法消化过剩的产能。雪上加霜的是,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正在阻碍外国对华投资。

毫无疑问,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给中国带来了沉重打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可以选择推行大胆的改革来稳定中国经济,或者他可能不得不利用军事行动来转移注意力。或者,中国经济的恶化将加剧不满情绪,并最终威胁到政权。然而,习近平是一位生存大师,他在疫情期间保住了权力,当时数百万中国人失去了工作。 特朗普政府与中国之间酝酿的贸易战,存在着演变为真正敌对行动的外部可能性,或者习近平的策略可能是比特朗普政府更持久。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60
原因:

文章虽然在分析经济问题,但是基调偏负面,多次提到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境,以及可能采取的军事行动,暗示中国可能因为经济问题而采取冒险行为,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和稳定构成潜在的负面影响。

原文地址:China’s economic woes threaten real war amid tariff battle
新闻日期:2025-04-18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