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中国电商巨头奋起反击**

中国电商企业可能最容易受到贸易战的影响,但它们也有望经受住这场风暴。如果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持续下去,拼多多旗下的Temu、希音(Shein)、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国际零售业务,以及成千上万为出口生产商品的小型中国企业,其商业模式将遭受重创。但关税反而促使他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互相支持。

与此同时,美国消费者也不愿放弃购买廉价进口商品的机会。中国科技巨头正竞相帮助出口商寻找国内买家。京东本月早些时候表示,未来一年将至少采购2000亿元人民币(约合274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并帮助在国内销售。拼多多承诺投资1000亿元人民币,帮助其卖家转向本土消费者。阿里巴巴的超市连锁店也为寻求国内销售的企业推出了新渠道。互联网巨头百度承诺为100万家公司提供免费广告服务。甚至像滴滴全球或腾讯控股有限公司这样没有直接受到关税影响的公司也加入了这场行动。

这些努力,加上政府旨在刺激消费的刺激计划,推动中国上个月的零售额增长,超过了预期,并创下自2023年12月以来的最佳增速。目前尚不清楚这是否足以抵消长期关税带来的影响。但如果这一策略确实奏效,将表明华盛顿的做法适得其反,反而迫使北京进一步提升经济的抗贸易战能力。

特朗普似乎也误判了他的选民基础的反应,当他们无法再购买廉价的中国电商商品时,反而促使更多的美国人进行国际“寻宝”。希音集团(Shein Group Ltd.)已经提高了美国的价格,以应对小包裹关税:健康和美容产品上涨51%,女装上涨8%。美国消费者涌向中国零售店。市场情报公司Sensor Tower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阿里巴巴应用程序的下载量同比增长了34%,DHGate和淘宝(后者由阿里巴巴所有)的下载量分别猛增了78%和420%。值得注意的是,Sensor Tower估计,今年以来,阿里巴巴在美国的广告支出减少了近45%。

这一数据表明,取消中国电商在美国的业务将如何影响Meta Platforms Inc.和Alphabet Inc.旗下的谷歌等硅谷巨头的收入。Temu和拼多多一直是这些平台上最大的广告商之一。在新的关税出台后,这些公司在美国的广告支出已经下降。

一些人对中国批发零售商的兴趣,可能源于供应商和制造商发布的一系列广告,他们吹嘘来自“世界工厂”的商品质量高、价格低,并公开宣称与国际品牌合作。这些信息突显了中国的优势——包括其深度整合和灵活的供应链。他们还表明,出口商不再仅仅试图在成本上竞争,而是在质量和价值上竞争。此前,中国还掀起了一场人工智能生成的视频和表情包的热潮,嘲笑美国工人试图重建这种制造业生态系统。

毫无疑问,中国电商要经受住长期关税的冲击仍然是痛苦的。国内转型可能只是一种权宜之计,进一步的升级可能会消除美国消费者的兴趣。政策的反复和不确定性使得我们无法预测这些初步趋势的可持续性。

但这里也有一些教训:没有什么能像美国的攻击那样激发中国的团结,也没有什么能像失去廉价商品那样激起美国消费者的兴趣。如果这场贸易战使美国陷入衰退,只会进一步加剧人们对廉价商品的需求,而无助于恢复商业投资或制造业。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0
原因:

文章主要描述了中国电商企业和政府如何积极应对贸易战,以及中国经济展现出的韧性和潜力,对中国持正面态度。

原文地址:Trade War: China's E-Commerce Giants Are Putting Up a Fight
新闻日期:2025-04-28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