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的终局:我们是否深思熟虑?**

让我们稍作回顾,审视我们所处的境地。美国已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发起了贸易战。两国合计占全球产出的近45%,全球贸易的20%以上。然而,美国在几乎没有充分规划和预见的情况下就贸然发动了这场战争。我们是否对日益紧张的局势将走向何方有所了解?

将矛头完全指向特朗普政府,指责其先开枪后思考,或许过于简单。美国进口的智能手机中,超过80%来自中国,电脑显示器也高达78%。我们能否在未来几个月内找到新的供应商?与此同时,中国从美国大量进口石油、天然气、大豆和猪肉,这些商品很容易从世界其他国家购得。

事实上,美国多年来一直在经济上逐渐滑向与中国的对抗,或许从奥巴马总统的第二任期就开始了。然而,与我们现在所处的境地相比,之前的所有措施都显得微不足道。对大多数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高达145%,而中国对大多数美国商品征收的关税为125%。正如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所言,这基本上相当于贸易禁运,他承认这是不可持续的。(当然,这也引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贝森特的上司要发起一项无法持续的战略?)

中国和习近平在两国关系破裂中扮演了重要的,甚至是核心的角色。早在特朗普首次当选之前的2015年,习近平就宣布了他重大的新经济项目“中国制造2025”,这是一套雄心勃勃的政策,明确旨在减少中国对西方技术的依赖。习近平此前已通过一系列比其前任更具雄心、更富冒险性和军事色彩的外交政策举动,引起了美国的警惕。此外,与中国的贸易导致了美国(尤其是在具有重要选举意义的州)的就业岗位流失,这使得美国对华鹰派观点的抬头成为必然。

但是,减少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就能降低战略风险吗?首先,两国经济脱钩会使美国变得更加贫穷。牛津经济研究院表示,在一种关税情景下,美国的GDP可能比原本水平低1.4%。这意味着每年损失数千亿美元的财富。此外,还有二阶效应:企业转移供应链导致通货膨胀;专业化程度降低导致生产力下降;以及创新生态系统中断带来的机会成本。由于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墨西哥和其他地方设立新企业以规避关税,贸易流动将变得扭曲,走私活动将会猖獗。

美国的每一个行动都会引发中国的反应。以科技为例。虽然华盛顿限制北京获得最高端芯片的理由是合理的,但这是否有效呢?在芯片制造和人工智能领域,华为和DeepSeek等中国公司似乎能够取得接近前沿水平的成果,而且往往成本远低于美国。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本周指出,全球一半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是中国人,中国在整体人工智能能力方面仅略微落后于美国。他还更关键地解释说,在技术领域“获胜”的国家有时是那些能够快速而良好地应用创新的国家,而不是第一个行动者。因此,华盛顿耗资巨大且繁琐的技术禁令是否只是刺激了中国进行创新并成为快速追随者?如果当初没有颁布这些禁令,中国最终是否会处于更好的境地?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问题,但必须提出。

最后,如果美国和中国之间几乎没有经济关系,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保持两国在经济上的深度交织——相互贸易、投资和互动——是一种使公开冲突更加复杂的力量。这不能保证避免战争,但肯定是一种制约因素。

一个警示性的故事来自过去。1940年,随着日本在亚洲的侵略日益加剧,美国对东京实施了某些商品的贸易禁运。1941年7月,美国冻结了日本的资产,并切断了对东京的石油出口,以回应日本入侵东南亚。当时,日本近90%的石油从美国进口,禁运使其战略储备非常有限。

结果并非日本屈服,而是珍珠港事件。由于无法获得关键进口物资,且看不到外交上的缓和机会,东京认为战争比扼杀更有利。这并非一个完美的类比——军国主义的日本选择战争是为了建立一个亚洲帝国——但这提醒我们,制裁、关税、脱钩和孤立并没有带来和平与繁荣的历史。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0
原因:

文章虽然分析了贸易战的潜在风险,但也提到了中国在贸易中扮演的角色,暗示中国的一些政策和行为是导致贸易紧张的原因之一,对中国有负面评价。

原文地址:Have we thought through how this trade war with China ends?
新闻日期:2025-05-02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