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祁斌领衔,重振香港金融业

**新闻稿:**

香港——在中国负责香港金融事务的关键人物祁斌,阐述了重振香港市场的计划,这让在场人士颇感意外。今年1月,在香港君悦酒店的宴会厅里,聚集了监管机构和其他政策制定者,祁斌关于公司治理等问题的提议本身并不令人震惊,但他们很少听到一位中国大陆官员如此详细地就香港金融业的运作方式提出建议。

对于在场的各位来说,这次讲话标志着中国对香港经济支柱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在过去几年里,北京一直在加强对这个前英国殖民地的控制,但金融领域相对来说未受触动。这一转变将突显香港作为中国通往国际资本的关键门户的角色,尤其是在人们对与美国潜在的金融脱钩的担忧加剧之际。但祁斌这种更强硬的姿态——这位前高盛银行家曾在担任中国联络办公室副主任之前担任高级监管和投资职务——也引起了一些香港本地官员的不满。即使是那些同意祁斌观点的人也担心,他们正在失去对香港最重要的行业的控制权。

祁斌用普通话而不是粤语发表讲话后,与会者争相获取完整讲稿,第二天,这份讲稿便被刊登在香港当地报纸的头版。两个月后,这位56岁的官员在里昂证券的年度旗舰会议上,用流利的英语向更广泛的外国银行家、投资者和政要发表了类似的讲话。自去年11月上任以来,他定期与金融界人士会面,并就首次公开募股和公司治理等问题向监管机构提出了建议,尽管香港本地官员并不直接向中联办汇报工作。

这篇报道是基于与十几位与祁斌有过互动的人士的谈话,他们要求匿名讨论私人谈话。记者未能联系到祁斌进行采访。中联办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香港政府是“一家之主”,并将有关香港经济状况的任何问题转交给香港政府官员。

祁斌在首次讲话中呼吁制定市场改进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以在市场监管、交易成本和公司治理方面达到全球最高标准。他邀请学者和市场参与者为此做出贡献,“以展示我们改革的诚意和决心”。他还宣布将在香港举行全球峰会,与在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相媲美。该活动原定于6月26日至27日举行,但最近因地缘政治局势不稳定而推迟。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发言人在一封电子邮件声明中表示,将在适当时候公布新的日期。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拒绝进一步置评。没有人会质疑祁斌是否有资格提供建议。他的西方教育背景和华尔街经历被许多人视为是对典型中国大陆官员的一种可喜的突破。祁斌是中联办主任骆惠宁领导下的五位副主任之一,此前曾担任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CIC)的副总裁兼副首席投资官。2016年,他加入中投公司,负责扩大这家管理着1.3万亿美元资产的基金在海外的直接投资,包括房地产。

香港投资基金公会(Hong Kong Investment Fund Association)的首席执行官艾敬诚(Julia Leung)表示,祁斌的“真知灼见可以为香港继续重塑自我、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提供宝贵的视角”。她表示,今年早些时候他所做的演讲的政治含义在某些圈子里被过度解读。“中央政府坚定不移地坚持香港‘一国两制’的原则。”

祁斌最初是一名理科生——他获得了罗切斯特大学的生物物理学硕士学位——后来意识到他真正的兴趣是美国经济体系。这促使他从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获得了MBA学位——那里是自由市场经济学的中心——师从诺贝尔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和尤金·法玛等人。祁斌回忆说,他为了支付学费,向所有他认识的人借钱,而不是继续攻读罗切斯特大学的全额资助博士学位。从芝加哥大学毕业后,他最终加入了高盛,从1998年到2000年,他在另类投资经理选择部门担任助理。

2000年,祁斌回到中国,加入中国证监会,在那里工作了16年,负责监管基金、金融创新和研究。在中国证监会工作期间,他在中国人民大学完成了博士学位,研究了中国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以及波动性和效率。正是在这个时候,祁斌开始在香港广为人知。他领导中国证监会团队,谈判建立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沪港通计划,该计划是香港和中国大陆交易所之间的交易通道,目前每天的交易额达数十亿美元。据知情人士透露,在2014年与香港监管机构进行了长达数月的会谈中,祁斌在消除中方对风险管理的担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展示了一种国际化的思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是华尔街的学生,祁斌还是一位狂热的作家,在唐纳德·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他经常在中国媒体上分享他对资本市场发展和美中贸易战的看法。他还翻译了美国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的《美国人》三部曲。为了履行他在香港的新职责,祁斌已经与各大银行、金融家、监管机构、律师甚至商会进行了咖啡、午餐和晚餐的会面。来自北京金融负责人的邀请让大多数人感到惊讶。在会议期间,他询问了人们对资本市场、上市、交易以及香港作为金融中心地位的看法。人们说,他更像是一位大学教授,而不是银行家或典型的中国官员。据知情人士透露,在一些会面中,祁斌提出了一些想法,比如在条件成熟时,要求中国放开更多公司在香港上市。他还表示,中国对香港的美元挂钩汇率制度的支持是坚定不移的。一些外国公司对他作为中国政府官员的身份所产生的影响持谨慎态度。尽管如此,人们表示,交流是建设性和舒适的,尽管祁斌没有做出任何具体的承诺。亚洲证券业与金融市场协会(ASIFMA)的股票和交易后业务主管表示,祁斌的团队已表示愿意帮助他们与北京方面建立联系。该协会代表了该地区160多家金融公司。“北京派遣像祁斌这样的金融专家到香港,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表明北京认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性,并有助于增强当地的信心,”他说。“我们从与中国监管机构的沟通中了解到,香港可以通过在金融政策方面表现出更大的独立性,并向世界展示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应有地位,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位知情人士表示,自上任以来,祁斌经常在正式场合与香港交易所和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会面。祁斌还向监管机构提交了他的个人建议。香港证监会和香港交易所拒绝置评。香港长期活跃的投资者大卫·韦伯(David Webb)表示,香港需要改善投资者保护,防止规则进一步弱化,加强强制性报告制度,并设立适当的独立董事。韦伯本周在外国记者俱乐部发表了讲话。自从国家安全法通过以来,中国在香港问题上变得更加积极,监管机构现在通常会在改变任何重大金融政策之前通知北京。相比之下,在建设沪港通时,无需事先获得北京驻香港办事处的批准即可启动讨论。据两位知情人士透露,他们只是在稍后的过程中才被告知。

鉴于祁斌在西方经济学中心接受的教育,他的观点是,开放市场可以与中国的计划经济相协调。“没有完全自由的经济,”祁斌在《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杂志》上表示,并指出大多数国家都有法规。“这始终是关于自由的程度。中国的故事就是一个芝加哥大学的理念如何在渐进和务实的方法中发挥作用的例子。”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50
原因:

文章主要描述了祁斌致力于重振香港金融业的努力和贡献,包括他提出的改革建议、与各方会面交流以及推动香港在全球金融领域的发展。文章也强调了中国政府对香港“一国两制”原则的坚定支持,并认为祁斌的专业背景和国际视野有助于香港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作者着重描述其努力和西方教育背景,整体上偏正面。

原文地址:Ex-Goldman Banker Qi Bin Leads China’s Push to Revive Hong Kong Finance
新闻日期:2025-05-15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