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在阿尔恩施塔特展示中国企业如何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两年前,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在德国中部押下了一笔18亿欧元的赌注,赌的是世界贸易的未来。他们在埃尔福特附近的阿尔恩施塔特郊外开设了一家大型工厂——这是中国以外的第一家工厂——强调了中国领导人的一个认识,即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趋势将会持续。这个想法很简单:在国外投资,创造当地就业机会,并维持中国商品向重要市场的流动。宁德时代是这一举措的典范。该公司在本周通过筹集46亿美元(41亿欧元)的资金后,开始在香港进行交易。
这家电池巨头的欧洲负责人表示:“我认为我们是中国企业希望在欧洲扩张的榜样。”鉴于全球关税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一战略似乎是中国经济的关键“救生索”。在欧盟去年对中国电动汽车出口征收高达45%的关税后,许多公司,如奇瑞汽车和浙江零跑科技,都开始效仿这一做法。此外,在海外建设工厂也有助于中国缓解对其出口不断增长和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担忧。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初步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对外投资同比增长28%。
然而,着眼于海外生产,中国企业也发现了一些不利因素:劳资关系比在中国更紧张,运营成本更高,以及关键技术和专业知识可能流向竞争对手的风险。即使在阿尔恩施塔特——宁德时代的落户实际上被视为一项成就——这家公司拥有约1700名欧洲和中国员工的首个海外工厂的启动也并非一帆风顺。
首先,与中国相比,该公司在德国面临着更高的能源成本。德国工商总会的一项调查显示,能源价格导致去年接受调查的近一半的企业考虑限制生产或将业务转移到国外。在二月份的一次采访中,一位负责人表示:“由于高昂的能源成本,在德国没有人能以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价格生产产品。”
此外,电动汽车市场也面临阻力。由于持续的通货膨胀、高利率和消费者的犹豫,去年欧洲的汽车销量几乎没有增长。但这种情况可能会改变:今年第一季度,欧洲电动汽车销量增长了28%,尤其是在德国、英国和意大利。
劳动力也是一个问题。据不愿透露姓名的员工称,绝大多数欧洲员工喜欢固定的工作时间。相比之下,中国客工更愿意加班和接受不太可预测的工作安排。据了解,去年部分当地员工甚至因缺少卫生纸而罢工,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种阻止他们休息的企图。
西方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时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负责人承认,在由欧洲人和中国人组成的宁德时代混合团队中,存在“生产力差距”。然而,这可以通过“宁德时代与主要欧洲客户的紧密联系以及应对当地需求变化的能力来弥补”。宁德时代没有直接回应关于去年罢工的问题,但表示该公司“支持在德国工厂选举一个工人委员会”。他们正在努力“为所有人确保一个开放和进步的工作环境”。
该公司引进了数百名中国工人——占员工总数的30%——以启动工厂的运营。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当地员工接受培训,这个数字有所下降。如今,电池主要由欧洲团队组装、包装并交付给包括宝马和大众在内的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阿尔恩施塔特市长承认,在宁德时代工厂落户之前,当地存在一些“担忧”,认为会有太多的外国工人涌入并抢走工作岗位。但这并没有成为现实。
目前,中国战略面临的最大风险可能是美国总统利用与其他国家和欧盟的谈判来限制与中国的贸易。这可能包括限制中国投资,并阻止各国吸收中国过剩的工业产能。
中国商务部一再警告各国不要与美国达成将中国边缘化或孤立的协议。该部上个月表示,中国“坚决反对任何一方以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达成协议”。中国还标榜自己是全球贸易体系更可靠的捍卫者。当欧洲部长们在七月访问北京时,中国领导人肯定也会强调这一点。
然而,美国并不是唯一的威胁。德国总理长期以来对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持怀疑态度,并于本月表示,他将寻求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行“战略性降低风险”。他对与中国走近一直持怀疑态度。他本月表示,他将寻求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采取战略性降低风险的策略。鉴于乌克兰战争,北京与俄罗斯的密切关系令许多欧洲政治家感到沮丧。
但中国领导人也对在海外建设更多工厂的努力应该走多远存在疑问。在汽车领域,中国已敦促国内制造商将先进的汽车技术保留在中国。此外,在创纪录的资本外流给人民币带来压力后,政府加强了对海外投资的控制。
罗迪姆集团中国企业咨询团队的高级分析师表示,在满足欧盟对更多本地化的要求以及中国领导人希望核心技术留在国内的期望之间,“中国企业陷入了两难境地”。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0
原因:
文章主要讲述了宁德时代在德国成功投资建厂,以及中国企业如何通过海外投资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持全球市场份额。文章肯定了中国企业在海外扩张的努力,并认为这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战略,同时也认可了中德合作的积极意义。
原文地址:CATL zeigt in Arnstadt, wie China-Firmen Protektionismus trotzen
新闻日期:2025-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