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凤阳明代鼓楼部分坍塌,引发公众对修复工程质量的质疑**
中国东部凤阳县一座建于14世纪的鼓楼,其重建后的屋顶近日发生部分坍塌,引发调查,公众质疑该建筑的现代翻修工程是否存在偷工减料甚至违规操作。
网传视频显示,周一,凤阳县鼓楼的瓦片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当时有数十人聚集在下方广场。瓦片坠落时,大量灰尘腾起,围观者四散躲避。据凤阳县政府通报,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坍塌原因正在调查中。
该鼓楼被安徽省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称,其基座是中国现存鼓楼中最大的,始建于明朝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鼓楼在中国古代城市中常设,主要用于报时。
然而,鼓楼基座之上的建筑,即带有飞檐和瓦片的上层建筑,是在1995年重建的,原建筑在19世纪被毁。凤阳县政府表示,2023年曾对鼓楼进行修缮,专门解决屋顶瓦片脱落的问题。
此事引发了公众对修复工程质量的质疑,该工程耗资约300万元人民币(近42万美元),公众质疑是否存在公共资金滥用问题。据中国媒体报道,十年前,负责鼓楼修复工程的公司在安徽修复一座祠堂时,曾发生火灾,导致部分建筑被毁。
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报道称,鼓楼基座之上的整个重建建筑都是在20世纪90年代非法建造的,称其为未经文物主管部门批准的“假古董”。
央视并未解释为何此前未对该建筑进行审查。近几十年来,随着文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各地对许多历史遗址进行了翻新。
偷工减料一直是困扰中国的一个长期问题,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2008年四川地震中,劣质校舍导致多达1万名学生丧生。虽然监管有所加强,但建筑事故仍然是一个敏感且可能致命的问题。
2007年,同样在凤阳县,一座明代城门在施工过程中倒塌。当时,新华社报道称,调查人员认为,违规施工和质量问题可能是造成事故的原因。
根据凤阳县政府的声明,早在2017年,鼓楼的屋顶就开始出现瓦片脱落现象。2023年,政府启动了公开招标程序进行修缮。中标公司黄山徽州中亚建设有限公司于2023年9月开工,并于去年3月完工。
仅仅九个月后,也就是在12月,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卢德勇在中国广播的采访中表示,官员们注意到鼓楼顶部出现裂缝。但他们认为,总体而言,屋顶瓦片是牢固的。卢德勇为修复工程的成本辩护,称其中包括修复瓦片和栏杆,以及增加水泥砂浆层。“至于是否存在工程质量问题,这需要专家鉴定,”卢德勇说。
当被问及央视关于1995年重建未经授权的报道时,卢德勇告诉中共控制的《新京报》,该项目已获得批准。记者未能联系到文化和旅游局置评。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0
原因:
文章报道了中国古建筑坍塌事件,并质疑修复工程的质量,以及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和腐败问题。虽然文章也提到了政府的调查和辩护,但整体上对中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和工程质量提出了负面评价。
原文地址:Roof of 14th-Century Drum Tower Partially Collapses in China
新闻日期:2025-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