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释放信号:中国或将终结通缩价格战**
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受到通缩和残酷竞争的困扰,习近平主席领导的政府终于显露出采取行动的迹象。近几周,北京方面的措辞发生了明显转变,习近平和其他高级官员对钢铁、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等行业的价格战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评估。这一转变发生在此前近三年的工厂通货紧缩以及来自美国关税和贸易紧张的日益增长的压力之后。
找到解决方案将是世界乐见的消息。长期以来,工业产能过剩一直是与贸易伙伴产生摩擦的根源。如果能够成功控制工业产能过剩,将有助于缓解贸易紧张,并恢复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信心。但前进的道路远非一片坦途。习近平政府必须在不阻碍增长或危及就业的情况下遏制过剩供应,尤其是在外部需求放缓以及与美国达成持久贸易协议仍然遥遥无期的情况下。
摩根大通首席亚洲及中国股票策略师表示:“如果执行得当,这将有助于全球贸易,缓解中国产能过剩造成的紧张。但短期来看,这不利于GDP或就业,因此需要进行平衡。”
中国本周报告称,6月份工厂通货紧缩已持续到第33个月,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3.6%。降幅为2023年7月以来最大,也远高于经济学家的预期,凸显了问题的紧迫性。虽然尚未宣布正式计划,但人们越来越乐观地认为,更协调的政策应对措施即将出台。本月,负责经济工作的最高共产党机构召开会议,承认了问题的根本原因,包括地方政府推动投资以及税收制度倾向于产量而非效率。
尽管没有直接提及通货紧缩(直到最近,这在北京还是一个禁忌话题),但这一评估“代表了迄今为止最强烈的信号,表明中国决策者打算解决汽车等行业无序竞争和价格战问题”,万神殿宏观经济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表示。
报告省略了行业协会——其自我监管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未能限制产量——这可能表明了一种“自上而下决心更大”的新方法。官员们也呼应了这种语气的转变,呼吁努力结束价格战。据报道,从钢铁到太阳能等行业的公司正计划削减产量。用于建筑的关键钢铁产品螺纹钢的价格已跌至201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太阳能电池板的价格徘徊在九年低点附近。
中国人民银行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近年来首次将“价格持续在低位运行”列为经济面临的关键挑战。今年5月,央行对价格下行压力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评估,强调了在增长模式倾向于投资和供应的情况下,依赖货币宽松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局限性。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与太阳能公司举行了会议,近30家建筑公司签署了一项“反内卷”倡议。政府还启动了一个热线,以处理供应商对延迟付款的投诉,这是清理不公平商业行为的更广泛举措的一部分。目前,由于缺乏具体的政策措施,人们的期望有所降低。如果官员们像2024年初那样采取后续行动,许多经济学家预计他们将重演2015年至2017年间使用的策略。当时的供给侧改革主要包括大幅削减钢铁和煤炭等重工业产能,以及鼓励居民购买新房的棚户区改造计划。这项努力帮助恢复了大宗商品价格和房屋销售。最终,它促进了工业利润的复苏并稳定了经济增长。
但现在的挑战更加复杂。国内需求依然疲软,出口前景恶化,许多参与最激烈价格战的行业(如电动汽车)由私营企业主导,限制了政府实施产能削减的能力。地方官员担心失业,可能会抵制威胁就业的举措,即使这意味着维持无利可图的公司生存。虽然中国渴望缓解价格压力,但面对美国总统推动更多工厂回迁美国的努力,中国同样决心提高其制造业实力。据彭博新闻社此前报道,北京正在考虑新版“中国制造2025”计划,以提高高端技术产品的自给自足能力。
花旗集团认为,即将出台的措施可能包括削减煤炭、钢铁和水泥等大型国有企业主导行业的产能,以及更严格地执行私营企业主导行业的环境、劳动和质量标准。花旗集团上周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当局还可以减少对行业的补贴,包括那些受地方保护主义驱动的补贴,或削减出口退税。后者已经在2024年对包括铝、铜和电池在内的产品实施。
官员们还可能采取行动,遏制不良商业行为,例如为了赢得更低的价格而施压供应商或延迟付款。今年3月,新规要求企业在60天内向供应商付款,此后几家汽车制造商已承诺遵守。汇丰银行的分析师认为,需求侧措施同样重要,例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稳定就业和房地产市场。但更长期的变革将需要对中国的增长模式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即依赖投资和生产的模式。摩根士丹利认为,这可能意味着调整对地方官员的评估方式,从纯粹的经济扩张目标转向消费和收入增长等指标。目前,语气的转变值得关注,但后续行动仍不确定。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在一份报告中写道:“语气更加尖锐,意图更加连贯。但没有制定时间表,也没有引入执行机制。”他们补充说,“诊断和交付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5
原因:
文章报道了中国政府正试图解决通缩和价格战问题,这表明中国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经济挑战。此外,文章还提到,如果执行得当,这些措施可能有助于缓解贸易紧张,并恢复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作者引用了分析师的观点,认为这些政策可能对全球贸易产生积极影响。这些都反映了作者对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期望。
原文地址:Xi Signals China May Finally Move to End Deflationary Price Wars
新闻日期:202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