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刺激政策下的股市动荡】:
北京近期采取的经济刺激政策引发了对华股票的热烈投资热潮,吸引了对冲基金及个别投资者的参与。但大型资产管理机构与跨国公司对此保持谨慎态度,并未急于回流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市场。在新加坡举行的赛车赛事与米克森亚洲峰会上的闭门讨论中,全球金融界高层聚集的场合上,话题都聚焦在中国投资热点可能冷却的趋势。
在政策公布前,中国股市氛围极其悲观。“这是我整个投资生涯中从未见过如此消极的乐观情绪。”一位资深行业专家,在9月18日的会议上表示。该人士是27年经验的投资公司CIO。他指出,“尽管如此,它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增长引擎,并持续增长。”
中国私人股权领域的奠基人之一,曾凭借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快速崛起积累了大量财富的人物,则在另一场讨论会上列举了房地产、股市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各方面的严峻数据。
全球资本集团创始合伙人表示,一些同行已经将中国基金重命名为了“亚洲基金”,显示出对中国市场的兴趣日益减退。然而,在9月24日的政策宣布后,这引发了一波中国股票反弹潮,并促使人们对其经济复苏产生了乐观情绪。中国的基准沪深300指数和香港的恒生指数在几天内飙升了约20%,这是自2008年以来的最佳表现。
尽管股市繁荣,但北京的解救计划正在加深金融界的分歧,迫使其决定是否应该重新进入过去五年间曾烧毁无数中国乐观投资者事业与投资组合市场的市场。许多跨国企业在中国也面临十字路口,它们正在权衡在几年销售和利润令人失望之后是减少还是增加对中国市场的投入。
11月美国大选及其对华政策立场的可能变化,也成为一个重要问题。知名投资人称其已开始买入与中国相关的资产,并且其他对冲基金加速布局中国市场速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一家瑞士银行的首席投资官表示在宣布刺激措施后已经回归中国股市和债券市场。
一些华尔街金融机构及跨国公司仍然持有疑问,是否中国的行动能够真正使其摆脱经济困境,并且认为结构性问题与地缘政治逆风仍然存在。以往几年的股票市场上涨最终都以中国的经济表现未能令人满意而收场。“现在处于一个非常严峻的时期。”一位中国投资公司的CEO在宣布政策后说,“预计2025年中期才会有回暖。”
全球企业策略的风险咨询公司也发现,美国大公司正在适应风险管理和多元化战略,尽管面临中国家庭财富缩水、激烈的地方竞争、地缘政治局势恶化以及监管环境变得既不透明又严格。一些跨国公司的战略决策者已经意识到两位数的经济增长时代已成为过去。
西方企业在考量与中国的合作时保持了更加谨慎的态度。国际公司仍然在投资中国市场,但投入程度相比之前显著减少。去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1.23万亿元人民币,为历史新高;今年前8个月,这一数字仅为5800亿元人民币。一项由上海市美国商会发布的中国商业气候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访者中只有13%将中国列为总部投资目的地,创下历史最低纪录。
报告提到,去年有创纪录的25%成员在华削减投资,并指出增长放缓是中国面临的主要担忧之一。“中国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解释其自给自足、主导某些行业以及政府采购偏爱本地企业的策略,这些举措为外国企业在华运营带来盈利机会。”美国商会中国会长说道。
尽管如此,在新加坡举行的SuperReturns亚洲大会中,国际投资者对政策宣布后的中国经济持乐观态度。普信集团资产管理部门的CEO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增长速度将与发达经济体趋同,这是一个良好的发展”。然而,他认为消费结构的根本变化前不会有重大进展。“直到2020年,我是坚定的中国牛市支持者”,一位管理约410亿美元资产的投资公司CIO表示。他预测在未来10到15年内,许多中国企业都将创造大量股权价值,而美国投资者相对地区投资者将较少从中受益。
一家已投资近10亿元人民币进入中国市场并在这次高峰买入的投资基金高管指出,当前估值仍然过高。尽管如此,他们现在更倾向于通过指数被动投资中国。一位TH Capital合伙人开玩笑说:“如今我们对中国市场的喜爱逐渐减弱,政策刺激措施能否恢复吸引力仍有待观察。” “如果我对了,我们都将赚钱;反之,则说我只是一个德国人,并且对中国的判断是错误的。”
在全球经济政治动荡加剧的大背景下,金融界认为中国对于跨国公司来说不再是安全可靠的押注。普信集团资产管理部门的CEO警告称,“鉴于中国正在支持俄罗斯经济,西方公司应对中国保持谨慎。”他的公司在中国拥有合资公司。
JP摩根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策略师建议将对中国股票的配置提高至略高于平均水平,并看到了长期结构性机会。但对全盘退出中国的担忧也使得一些跨国公司在减少人力投入并暂无进一步投资计划的情况下选择留在中国市场。
一位德国合伙人指出,“对于中国,我们已经从最喜爱话题变为最不喜爱的话题——这意味著我有潜在的增长空间。”他继续表示,“如果我说错了,你们会说我只是个德国人并且对中国判断错误。但如果我说对了,我们都将赚取利润。”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35
原因:
文章中表达了对中国经济现状和投资前景的多方面担忧,例如: * 许多金融专家和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持悲观态度,认为增长放缓、财富缩水等问题难以解决。 * 外资流入中国呈现下降趋势,国际公司在华投资热情减退。 * 文章多次提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双位数时代”已过去,未来增长将更加温和。 这些都反映出作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担忧情绪,而这种担忧情绪是文章主要基调的一部分。
原文地址:China Stocks: Investors Divided on Economic Revival After Stimulus
新闻日期:2024-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