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持平,反价格战行动进行中**
北京消息:中国7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持平,由于政府承诺遏制过度竞争,通缩压力有所缓解。国家统计局周六表示,消费者物价指数与去年同期持平。彭博社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测中值为下降0.1%。通货膨胀在6月份结束了连续四个月的下降趋势,转为正值。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持续下降至第34个月,下降3.6%,与6月份的降幅持平。价格战正在加剧中国的通缩压力,中国国内消费需求依然疲软。政府已发起一场运动,以遏制企业间残酷的竞争,这场竞争已经侵蚀了利润,并压低了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工资水平。
中国最高领导层在7月底的月度会议上承诺加强对关键行业产能过剩的管理,但在刺激经济方面面临挑战,可能需要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来提振内需。政府的行动似乎对人们的看法影响甚微,根据央行对家庭的调查,价格预期自去年年底以来一直在下降。衡量整个经济价格水平的广义指标,即GDP平减指数,已经连续九个季度下降,是几十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尽管面临美国的关税,但海外对中国商品保持韧性的需求帮助中国经济表现出人意料的良好。但由于企业难以将不断上涨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工业利润正在受到挤压,消费者的消费能力疲软,信心不足。国内过剩的工业产能加剧了激烈的竞争,促使出口商大幅降价以提高销量,这引起了国外的强烈批评,并加深了贸易摩擦。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由习近平主席领导,在上次会议上,将解决公司间“无序竞争”的目标列为今年剩余时间经济政策议程的首要任务。习近平在7月份呼吁防止“内卷化”,他用这个词来形容由产能过剩引发的过度竞争的破坏性状态,这种状态迫使人们过度工作,尽管回报递减。他还警告地方政府不要一窝蜂地涌入相同的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车。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20
原因:
文章提到了中国经济面临的通缩压力、价格战、产能过剩等问题,以及工业利润受损、贸易摩擦加深等负面情况,这些都反映了作者对中国经济现状的担忧。
原文地址:China Consumer Inflation Unchanged Amid Anti-Price War Campaign
新闻日期:2025-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