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争端:中国船只“过度反应”致碰撞,险酿大祸
一艘中国海警船与一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导弹驱逐舰相撞,导致海警船船头严重受损。尽管用“幸运”来形容两艘数千吨级的军舰相撞事件有些牵强,但分析人士却认为,本周在南海发生的这起事件,实则是不幸中的万幸。
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发布的视频显示,碰撞发生时,中国海警船的船头明显受损。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准将杰伊·塔里埃拉表示,事件发生在周一,当时菲方人员正在争议的黄岩岛附近向菲律宾渔民分发援助物资,该地点位于菲律宾吕宋岛以西约140英里处。塔里埃拉称,一艘中国海警船当时正在“高速”追逐菲律宾海岸警卫队BRP Suluan号,随后发生了碰撞。“菲律宾船只和渔民遭遇了危险的行动和阻拦,”塔里埃拉说。他还补充说,中国海军舰艇随后“采取了危险的行动”,对中国海警船的船首造成了“重大损坏”,导致该船“不适航”。
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发布的视频显示,舷号为164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桂林”号导弹驱逐舰(7500吨级的052D型)撞向了中国海警3104号船,当时两艘船都在追逐较小的菲律宾巡逻船BRP Suluan号。撞击发生时,至少有三名中国海警人员站在3104号船的船头上,但目前还没有关于事件造成人员伤亡的消息。
中国的军事窘境
中国表示与菲律宾船只发生了对抗,但尚未证实其两艘船只相撞。北京方面声称几乎整个南海都是其主权领土,并表示其船只正在保护这一主张。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周一表示,马尼拉派遣船只前往黄岩岛的行动“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权益,严重威胁了该地区的海上和平与稳定,性质十分恶劣”。
亚洲海事透明度倡议组织表示,无人居住的黄岩岛位于菲律宾专属经济区内,但自2012年以来,中国实际上控制了该岛,并在附近水域保持着几乎 постоянный 海警力量。
分析人士表示,这次碰撞是中国军方的一次挫折,而且可能演变成更糟糕的情况,特别是考虑到菲律宾是美国的共同防御条约盟友,菲律宾总统费迪南德·马科斯 Jr. 表示,如果在此类事件中发生菲律宾水手死亡的情况,可能被视为“战争行为”。
斯坦福大学戈尔迪安结国家安全创新中心SeaLight主任、南海问题专家雷·鲍威尔表示,解放军“驱逐舰本可能撞击较小的菲律宾海岸警卫队船只。这几乎肯定会导致人员伤亡,甚至可能导致菲律宾船只沉没。”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鲍威尔问道。“菲律宾能不称其为‘武装袭击’吗?”
美国官员一再承诺,将根据1951年的防御条约,保卫菲律宾免受在争议水域中的任何武装袭击,并强调华盛顿对该条约的“坚定承诺”。
鲍威尔和其他分析人士称,先进的“桂林”号驱逐舰(2021年服役)的介入“非常不寻常”和“过度”。他们表示,解放军海军舰艇通常会“在地平线之外”待命,以便在较小的中国海警船遇到麻烦时提供支援。鲍威尔通过开源跟踪网站监测了对抗情况,他表示,周一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一点,因为中国在该地区至少部署了7艘海警船和14艘海上民兵船。相比之下,他只统计到4艘菲律宾船只参与其中:两艘海岸警卫队船只、一艘渔业局船只和一艘商业渔船。
前美国海军舰长、分析师卡尔·舒斯特在回顾了事件视频后表示,中国船只似乎“试图将菲律宾巡逻船夹在中间,迫使其近距离承受水炮的冲击,进入其发动机进水口,其中一艘(中国)船只本应撞击它,击中其船尾或以其他方式使其瘫痪。” 他说,这种行动“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协调”。舒斯特说:“他们试图对一支明显准备充分的菲律宾船员采取一种新的、大胆的和复杂的行动,但他们既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也没有进行充分的协调,并为此付出了代价。”
伦敦国王学院东亚战争与战略学教授阿莱西奥·帕塔拉诺表示,中国的行动表现出“毫无航海技巧的行为”。帕塔拉诺说:“从意图到执行,这都是非常不专业和危险的,最终……惩罚了一名施暴者,使其遭受了破坏性损害。”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RSIS)的研究员高科林表示,出动更大的解放军海军舰艇是“过度行为”。该驱逐舰装备有数十枚导弹,旨在击落飞机、击沉敌方军舰或击中数百英里外的陆地目标。美国军方评估认为,052D型舰艇旨在在中国航空母舰特遣部队中发挥关键作用。
高科林说:“如果你想用如此高科技的舰艇来做这种本质上是执法工作的事情,那就是过度的。”
专家们长期以来一直担心南海的紧张局势,这次事件就是对此的说明;一名舰长或飞行员的一个错误可能导致超级大国之间的军事对抗。帕塔拉诺说:“中国资产表现出敌对意图,以至于当它们似乎错过目标时,最终会发生碰撞——这进一步证实了安全距离和行为都具有如此的侵略性,以至于它们无法避免彼此。”
SeaLight的鲍威尔表示,北京方面一直在鼓励这种行为,他列举了早在2001年发生的事件,当时一名中国战斗机飞行员在南海与美国海军侦察机相撞身亡后,被誉为民族英雄。鲍威尔说:“军事官员的激励结构似乎倾向于侵略。” 他说:“我真的怀疑这是否是一个过度热心的解放军(海军)舰长 расширяя его 行为规则的例子。”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70
原因:
文章虽然报道了事件本身,但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强硬姿态和军事行动的负面评价,如“过度反应”、“军事窘境”、“毫无航海技巧的行为”等措辞,以及引用专家评论,暗示中国的行为具有侵略性和危险性。此外,文章还提及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争端,以及可能引发超级大国军事对抗的风险,这些都加剧了对中国的负面情绪。
原文地址:Chinese ‘overkill’ in dispute with Philippines damaged two Chinese ships. Why it could have been much worse
新闻日期:2025-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