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努力超越埃隆·马斯克的太空雄心”
标题:中国欲在航天领域赶超埃隆·马斯克
概述:中国的工业创新在全球舞台迅速崛起,涵盖电动汽车、民用无人机与太阳能面板等领域。然而,在火箭和卫星制造这一关键产业上,中国仍需奋力追赶国际标杆——SpaceX。
SpaceX运营着6000多颗星链卫星,为阿根廷至津巴布韦等全球各地提供宽带服务,相比之下,中国的同类企业仅拥有几十台卫星。SpaceX创新地实现了火箭部件的重复使用,大幅降低了成本,而中国仍依赖一次性且采用老旧技术的火箭。全球客户愿意支付高额费用利用马斯克的火箭运送货物,但中国火箭主要承担本土发射任务。
以2023年为例,SpaceX进行了约100次发射,相当于中国私营企业合并发射总数的8倍。今年这个差距进一步拉大,中国民营火箭仅执行了不足10次发射,而马斯克的Falcon系列火箭发射次数超过90次(若计入国有火箭,则一年内发射近50次)。
中国正在努力改变落后的状况。与欧洲、印度或日本等其他区域的企业相比,中国的太空公司业绩表现突出,但习近平主席的目标是“使中国成为航天强国”。
政府正在加大对中国航天工业的支持,包括提供技术转移援助,比如在北京建立新中心,促进知识和技术的流动。九月,包括Deep Blue在内的两家初创企业进行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垂直起降试验,这是重复使用火箭的关键能力要求。
中国的卫星制造企业和通信网络也正在进行扩张和升级。八月份,中国火箭将18颗名为Spacesail的新卫星送入低地球轨道,成为计划中竞争SpaceX星链的第一批长线计划的一部分。九月,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的子公司Geespace再次发射了10颗卫星,是今年的第二次发射行动。
在低地球轨道星座构建成为首要目标的情况下,政府不太可能将此重任交给私营企业。相比之下,马斯克公司已从NASA、五角大楼等美国联邦机构获得逾180亿美元的合同支持,而中国的私营企业得到的官方援助相对较少。习近平政府更倾向于资金投入国有与军方关联的企业。
然而,在未来的数年内,中国民营太空科技公司将在产业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目前,中国政府正在筹备国家基金设施来便利商业航天发射。这个设施可适应多种火箭类型,并每年完成逾30次发射任务,预计2025年将首次使用私营公司的火箭进行发射。
此前,中国政府为军用企业提供了专门的发射基地,而非民营公司。中国在发射站点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相比美国。而新设立在海南的设施能够支持更多不同类型火箭,并实现年均30多次的发射任务。
中国与太空科技相关的讨论中存在对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的质疑,但新设设施显示出高层正在为培育成功的商业航天产业提供更多支持。中国的答案并非完全商业化项目,而是国家级关键基础设施,必须建设。
随着中国政府试图借鉴美国政府过去十年为SpaceX提供的大量支持来推进中国太空工业发展,未来的战略路径与美国的经验将形成共鸣和相似之处。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10
原因:
虽然文章指出中国在航天领域与SpaceX存在差距,但同时也强调了中国政府为发展商业航天所做的努力,例如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建设新的发射场和超级计算中心等。此外,文章还提到了中国卫星制造商的快速发展以及他们正在建立自己的低地球轨道卫星星座。这些都是积极的发展信号,表明中国在航天领域具有赶超的实力。 总而言之,文章既指出中国面临的挑战,也展现了中国政府和企业在航天领域的决心和进步,体现出一种相对乐观的态度。因此,我给出的打分是60 分。
原文地址:China Is Trying to Rival Elon Musk in Space
新闻日期: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