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增贷款遭遇二十年来首次下滑**
北京——中国经济正深陷通缩困境,借贷需求持续低迷。7月份,衡量信贷规模的关键指标出现二十年来的首次收缩,广义信贷增速也随之放缓。
中国人民银行周三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减少499亿元人民币(约合70亿美元),为2005年7月以来的首次下降。此前,彭博社对经济学家的调查中值预测为增加3000亿元人民币。此次罕见的下降,主要源于借款人的净偿还,进一步表明家庭和企业更不愿承担债务。由于对未来收入和增长的预期减弱,他们转而专注于偿还现有债务。尽管政府出台了刺激措施,但未能激发足够的乐观情绪来提振经济,本周当局宣布了一项计划,补贴部分消费贷款的利息。
法国兴业银行大中华区经济学家表示,这种收缩“本身就令人担忧”,“这可能就是政府本周早些时候宣布利率折扣政策的原因。”
过去一年,随着人们变得更加节俭,财富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下跌而大幅缩水,消费贷款也随之崩溃。今年前七个月,中国家庭净偿还短期贷款(包括消费信贷)的规模创下自2009年有记录以来的首次。
除了借贷需求疲软外,贷款数据疲软还有其他因素。银行通常不急于在7月份完成季度贷款目标,从而放缓了融资活动。一年前,对实体经济的银行信贷(不包括金融机构)出现了自2005年以来的首次收缩。此外,地方政府的债务置换计划也可能给贷款扩张带来更大压力,该计划旨在用官方债券取代地方政府积累的所谓“隐性债务”,其中一些债务以银行贷款的形式存在。
7月份,企业和住户的中长期贷款均出现收缩,其中住户贷款的收缩为2016年以来的首次。
7月份,衡量信贷的广义指标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万亿元人民币。尽管政府债券销售强劲,但该数据仍低于彭博社经济学家调查的预期。
即便如此,鉴于中国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稳健,决策者可能不会很快出台更多刺激措施。分析师普遍预计,在中国5月份下调利率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将在第四季度推出货币宽松政策。
尽管实际增长强劲,但中国经济正遭受日益严重的通缩困扰,这抑制了借贷需求。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考虑了价格变化)在第二季度的增长速度为1993年有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疫情期间除外)。近几周,高层领导人已将注意力转向结束通缩性的价格战,但由于缺乏具体计划,短期内不太可能出现有意义的反弹。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60
原因:
文章主要关注中国贷款的下降和信贷增长放缓,暗示中国经济可能面临挑战,例如通货紧缩和借贷需求不足。作者引用经济学家的分析,强调情况的“令人担忧”性质,并提到政府刺激措施未能充分提振经济。
原文地址:China’s New Loans Fell in July for First Time in Two Decades
新闻日期:2025-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