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洪灾反思:养老院的悲剧与气候变化的警示**

北京在致命洪灾前疏散了数千人,但一家养老院却被遗忘。7月28日凌晨,北京东北约70英里的太师屯镇,清水河突发洪水,冲破堤岸,街道瞬间变成一片泽国。太师屯养老中心首当其冲,69名老人中有55人行动不便,完全或部分依赖8名工作人员。洪水迅速淹没了一层楼的养老院,水深达六英尺。

消防员在早上7点左右赶到,但湍急的洪水使他们难以靠近,救援行动在三小时后才开始。中国官方媒体的画面显示,救援人员用绳索游进养老院,营救那些紧紧抓住窗台的人。然而,许多老人已经不幸遇难,总共有31人死亡,这一数字震惊了北京乃至全国。

“说实话,谁也没想到会这样。不只是普通人,我们村里70多岁、80多岁的老人,都没见过这么大的水,”家住养老院所在的葡萄园村的蔡晓奎说道。中国正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和不可预测的天气,这场发生在密云区的灾难暴露了当地官员承认的应急预案中的“缺陷”。北京市官员罕见地公开道歉,并呼吁“毫不松懈地落实”所有防洪救灾措施。

随着全球气温上升,洋流变化导致中国北方这个通常干旱的地区降雨量增加。中国生态环境部6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去年中国北方的降水量比1991年至2020年的平均水平高出83%。北京和邻近的河北省最近发生的洪水已造成至少60人死亡,8万多人流离失所,这是该地区在过去15年中第五次遭受极端降雨袭击。

埃克塞特大学水系统教授傅广涛最近的一项分析显示,中国各地山洪暴发的次数至少比2000年之前的时期增加了一倍。2012年、2016年和2023年北京的特大洪水都集中在南部。但今年,降雨袭击了北部,那里的居民和官员准备不足。

在洪水来临之前,已经连续下了五天的雨,密云的一些地区降雨量接近一年的量。密云以及上游干峪地区的强降雨导致清水河水位暴涨至历史最高水平。7月28日早上,河水的流速是正常水平的1500倍。洪水涌入太师屯,摧毁了树木和车辆,并向下游的密云水库奔涌而去,此时水库水位已升至上世纪60年代建成以来的最高水平。当局在48小时前发布了最高级别的红色警报,但没有发布具体的疏散指示。

养老院发生死亡事件后,北京市官员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开道歉,并承认密云已疏散了16000多人,官员们在一些地区挨家挨户敲门,但没有去养老院。“长期以来,养老院所在的镇中心是安全的,”密云区委书记于卫国说。“这表明我们的应急预案存在缺陷,我们对极端天气的认识还不够。”于卫国和其他官员随后低头默哀。

中国气象局在死亡事件发生两天后表示,准确预测这种极端天气仍然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该机构将致力于“加强”其早期预警能力。在一个许多家庭都在努力照顾年迈亲属的国家,密云的死亡事件触动了人们的神经。在社交媒体上,评论员发布视频,呼吁全面改革养老院安全,或呼吁公民更好地照顾父母。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卢景生在微信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密云事件表明,依赖过去经验的灾害应对是失败的。一个文明的社会必须坚持其对弱势群体的责任。”

根据总部位于北京的公共环境研究中心创始人、环保主义者马军的说法,在前几次洪水之后,北京的官员更新了城市排水系统,并在低洼地区增加了抽水系统,以疏导洪水。

“这一次仍然有一些非常深刻的教训,”马军说。“显然,监测仍然存在差距。早期预警预报仍然不够准确。”

像中国北方许多河流一样,清水河经过疏浚和改造,以更好地控制洪水。但专家表示,增加防洪墙或将河流限制在混凝土堤坝之间——这是中国传统的防洪方法——使此类灾害变得更糟,因为周围地区吸收水的能力较差。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教授俞孔坚说:“我们需要使地面具有渗透性。我们需要移除所有的混凝土。我们需要改变,但工程师们却在不断建造越来越高的防洪墙。”

官方表示,甘肃省的洪水已造成15人死亡,促使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下令全力以赴,试图营救30多名失踪人员。

洪水退去后,葡萄园村的居民抱怨死鱼和动物尸体的恶臭。人们的房屋内部覆盖着泥浆。不过,一些人称赞了邻居们的救援努力。

村里的一群人用前端装载机将居民从屋顶运送到安全地带,或引导救援人员乘坐充气船。在村里经营一家宾馆的蔡先生为救援人员提供了免费住宿。他说,洪水过后,当地餐馆一直没有向居民收取餐费。“那种团结的感觉真的很强烈,”他说。“你知道,通常邻居之间可能会有一些小分歧,但当发生这么大的事情时,人们真的都不自私。”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0
原因:

文章报道了北京洪灾中养老院的悲剧,暴露了应急预案的不足和伤亡情况,以及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担忧,对中国在灾害预防和应对方面提出了负面评价。

原文地址:Beijing Evacuated Thousands Before Deadly Floods, but Not a Nursing Home
新闻日期:2025-08-13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