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金周期间,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的热切追捧令所有与中国相关的事物都变得炙手可热。然而,这种乐观情绪并未在中国国内消费者群体中得到延续,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面临着消费信心持续低迷的问题。
美国银行高盛在其周二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在这段时间里(即国庆金周7天假期期间),人均旅游收入比疫情前水平低了2.1%。这表明,尽管旅游业有所复苏,但仍然表现出国内需求疲软、消费信心不足的迹象。报告强调,虽然单人的旅游支出较少和服务业价格相对低迷反映了整体消费需求仍需加强的情况。
目前,部分经济学家主张中国政府应采取激进措施来提振市场信心,并提出了规模高达10万亿人民币(即约1.4万亿美元)的刺激方案以期恢复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稳定价格并促进消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自新冠疫情后的封锁边境以来,消费者信心迟迟未得到实质性改善。
值得指出的是,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中国的跨境旅游增长了大约26%,达至130万人次;相比去年假期期间的增长。与此相对照,国际航班的数量也有了42%的大幅增长,尽管这在很大程度上与较低的基础值(2023年)有关。
中国面临着多重经济挑战,包括价格下跌等难题。随着夏季一系列疲软的经济数据引发外界对中国能否达到此前设定的5%年度经济增长目标的担忧,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最终于9月最后一周推出了必要的刺激政策,主要侧重于货币政策方向。
这一动向导致市场情绪迅速回暖。美国对冲基金Appaloosa Management的创始人、亿万富豪大卫·特珀在9月26日的一次CNBC采访中表示,他正在加大对与中国相关事务的投资力度。然而,专家们认为,为了彻底提振消费者信心,还有更多措施需要实施。
近期股市数据显示,在经历了几周上涨后,上海和深圳两地的市场出现了下跌逆转;而香港基准指数在近二十年来最好的两周表现之后遭遇了暴跌,尽管与之相关的中国股票昨日有所回升。这次下跌与国家发改委未宣布大规模刺激政策的新闻发布会有关,这令投资者感到失望。
目前,投资者的目光正转向将于周六举行的由财政部主持的另一场重要新闻发布会,希望在这个会议上能有更具体的直接刺激措施被提出或透露。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10
原因:
文章中多次提到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包括消费者信心不足、旅游业复苏缓慢、国内需求疲软、价格下跌以及股市波动等问题。这些内容都体现了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情绪。 尽管文章也提及了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乐观预期和政府刺激措施的积极作用,但总体而言负面信息更占据主导地位。
原文地址:Investors went wild for China during its big holiday. But Chinese shoppers showed little of that optimism
新闻日期:202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