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科技崛起:成本效益超越美国?**
上海郊外的无锡市,正崛起为中国医药的未来——一个蓬勃发展的生物技术中心,全球制药公司在此能够以比其他任何地方更快、更低的成本开发和生产药物。
当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时,我曾认为这样的制造业中心会充满焦虑。但今年4月我访问无锡时,政府官员坚称其研究中心欣欣向荣。他们自豪地向我介绍那些持续蓬勃发展的明星实验室和公司。自1月以来,中国生物技术股票飙升超过60%的事实似乎也印证了这一说法。这座城市的研究人员似乎已准备好在未来几十年内保持忙碌。
中国在寻求取代美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主导地位时,不一定试图在同一赛道上击败美国。虽然美国生物技术产业以孕育前沿疗法和治愈方案而闻名,但中国在创新方面主要侧重于加速生产和削减成本。其思路并非要推进诸如基因编辑技术CRISPR的突破,而是要使其药物和医疗产品的研究、开发、测试和生产实现超高效和低成本。
因此,中国生物技术行业能够以更低廉的价格向客户提供药物和其他医疗产品,包括廉价的非专利药。这些可能不是改变世界的疗法,但却是全球数百万人民每天都在依赖的治疗方法。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扩大,世界将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生物技术领导者,并决定如何应对。
无锡药明康德公司就是体现中国生物技术发展模式的一家公司。它是一家提供药物研发一站式服务的企业,涵盖从早期药物发现到年轻科学家招聘和药物生产的各个环节。据估计,该公司参与了美国四分之一的药物生产,包括重磅抗癌药物,其客户包括信达生物和江苏恒瑞等中国公司,以及辉瑞、葛兰素史克和阿斯利康等欧美制药商。
尽管中国政府与国内外制药公司进行艰难谈判,以合适的价格提供产品来换取市场准入,但中国消费者支付的低价最终是中国生物技术公司能够比美国同行更快地测试和生产药物的结果。到目前为止,美国生物技术巨头似乎并不介意这种竞争,因为它们自己使用像药明康德这样的公司,可以使其将更多的资金用于突破性研究。
这种情况可能很快会改变。凭借积极的政府支持、不断壮大的科学家队伍、庞大的患者群体、精简的医疗保健系统以及与外国企业(包括美国企业)的合作,中国生物技术行业可能很快赶上美国——美国领导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今年4月,一个两党国会委员会建议在未来五年内至少投资150亿美元于生物技术领域,以与中国竞争。联邦立法正在考虑中,例如去年在众议院通过的《生物安全法案》,该法案将禁止联邦机构和联邦资金接受者与药明康德等中国生物技术承包商签订合同。
美国研究领域的严峻形势可能会使这些政策变得毫无意义。由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其他联邦机构提供的资金,美国联邦政府对医学研究的资助大大高于中国。但是,这些机构数十亿美元研究经费持续存在的不确定性,将使美国生物技术行业更难维持其本土优势。美国大型公司将越来越依赖中国提供的成本优势和优秀的年轻工程师。
虽然许多人将中国生物技术行业的崛起视为一种威胁,但我并不确定我也这样认为。大约十分之八的美国人认为处方药价格过高。特朗普总统正试图通过迫使制药公司将处方药价格降至与其他高收入国家相当的水平来部分纠正这个问题。这可能有助于在短期内解决美国消费者的不满,但对美国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的打击可能只会加速中国公司超越其美国同行的步伐。
相反,将中国视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可能更有意义。增加获得中国制造的新药的机会,可以为美国人提供更多更便宜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以应对糖尿病、癌症和心脏病等一系列日益严重的疾病。与美国生物技术巨头展开更多竞争,可能有助于降低美国制造药物的价格。这种竞争也可能促使太平洋两岸(以及其他地方)的公司加大对创新药物开发的投资,以降低糖尿病、心脏病、痴呆症和癌症的发病率,从而延长人们的寿命——或者进一步加强合作。
需要明确的是,中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并没有迎来某种健康天堂。对于大约5亿居住在农村社区的中国人(约占总人口的35%)来说,医生和医疗保健服务不可靠或难以获得;有病就喝热水,这是民间智慧。中国的全民公共系统,即医保,覆盖范围并不广。尽管中国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制造和分销药物——有时只需16个月——但在开发新药的前沿科学方面仍然存在困难。中国的医生、政府机构和金融家仍然将美国科学视为黄金标准(尽管这种标准正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北京大学神经生物学家饶毅告诉我,中国尚未建立能够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相媲美的联邦机构来支持生命科学。
然而,中国在过去十年左右取得的进步是惊人的。2002-03年的SARS疫情促使中国更加重视生命科学。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中国在生物技术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了监管基础设施,并培养了一批年轻的科学家。生命科学在2015年被提升为“中国制造2025”计划下的战略产业。
这种投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解决中国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到2035年,预计将有4亿中国人超过65岁。2022年,近500万中国人被诊断出患有癌症,超过250万人死于癌症。目前,约有1.48亿中国人患有糖尿病;心脏病导致超过300万人死亡。中国仅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约7%用于医疗保健,但这一比例肯定会逐渐上升。
中国政府几乎负担不起美国制造的药物的美国价格。(用特朗普先生的话说,美国人也负担不起。)但中国也无法承受让其公民死于可治愈疾病的政治后果。这导致中国政府面临巨大压力,需要创建和投资于中国生物技术冠军,包括通过使用国家支持的风险投资基金。
据亚洲协会称,这些公司利用了药物审批流程,该流程招募患者进行临床试验的速度是美国的两到三倍。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最近的改革缩短了临床试验审批的等待时间,并使试验运营成本估计比美国低30%。由于专注于扩大生产规模同时保持低成本,没有西方公司能以中国公司如此低廉的价格提供生物医学产品。
正如马可·卢比奥的办公室在2024年的一份报告中所写的那样,当时他还是参议员,后来成为国务卿,“中国有能力在与生产相关的各个领域进行高价值研究,中国擅长生产,以及美国曾经享有舒适领先地位的理论领域。”
卢比奥先生和其他人不仅对经济和产业影响感到震惊,而且对地缘政治影响也感到震惊。本世纪,中国生物技术产业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扩大软实力的一部分。该国正在增加对东南亚国家的药品出口。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康希诺和科兴等中国企业开发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了大量Covid疫苗。
该行业的崛起也推动了中国生命科学领域非常强大的人才储备。中国科学院和中国主要大学每年培养的医学毕业生人数是美国的四到五倍。最近《自然》杂志对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75%的人表示他们正在考虑离开美国。一位中国风险投资家告诉我,如果这75%的人中的华裔回到中国,可能会极大地推动中国的发展。
尽管中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可能专注于使药物极其便宜,但这种人才也为中国实现创新突破奠定了基础。以立康生命科学为例,这是一家中国公司,其使用mRNA编辑的新型癌症疫苗正在接受FDA批准的临床试验。该疫苗旨在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以靶向其特定癌症并攻击它。它正在中国监管流程中迅速推进,并且最近已在海南省部分地区向部分患者提供。
关键是?立康计划以大约21,000美元的价格提供该产品——仅为默克或Moderna等西方公司提供的类似产品价格的一小部分。(就其本身而言,美国刚刚取消了近5亿美元的联邦资金,用于针对呼吸道感染的mRNA疫苗研究。)我与之交谈的一位立康投资者并不乐观地认为该疗法将向美国人提供,因为美国目前对中国企业及其产品的敌意。(看看《生物安全法案》、TikTok的不确定地位以及华为和比亚迪等公司在试图在美国开展业务时面临的现有限制。)立康可能需要将该药物授权给一家美国制药公司,这将抬高价格,并迫使美国癌症患者支付高价。
对于美国官员来说,这些障碍对于阻止中国的崛起至关重要,这种崛起不仅威胁到美国的经济主导地位,而且还可能导致中国的技术创新超越美国。许多人仍然对Covid-19大流行记忆犹新,他们认为这要归功于中国的实验室泄漏,并指责中国政府煽动了这场危机。中国推进更大胆的研究和实验的前景让美国领导人中的许多人感到恐惧。
但是,西方国家购买来自中国的更便宜的药物和治疗方法的压力只会增加。想想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它长期资金短缺。如果中国为像英国这样的国家提供了一种负担得起的方式来照顾其老龄化人口,他们会拒绝吗?为了国家安全,真的会有美国人选择放弃一种可以挽救垂死母亲的廉价癌症疫苗吗?
美国可以遵循国家安全鹰派的逻辑,彻底禁止中国药品。或者,它可以寻求从中国的创新中受益,就像中国人从美国受益一样。
美国人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碍之一是,几十年来,人们一直认为中国的质量和安全标准低于美国,尤其是在药物和医疗方面。过去十年中的一些最新例子包括,给予婴儿的狂犬病疫苗生产中的安全违规行为,在美国销售的一种心脏药物被发现含有致癌物后被召回,以及2019年一家中国公司向医院出售被H.I.V.污染的血浆的案例。(没有人被感染。)甚至中国消费者也对中国公司可能为了降低药品价格而偷工减料感到愤怒。
但这里存在一些讽刺意味:在很多方面,今天的中国体系都是建立在复制美国最佳实践的基础上的。中国许多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科学家都在美国接受过培训。如果中国的生物技术产品对中国的14亿公民来说足够好,那么它们就应该足以满足全球标准——前提是它们通过透明的监管审查。中国现在并将永远是中国医药的最大市场。我们可能使用的来自中国公司的任何药物都是中国能够为其自身人口提供的最好的药物。
中国的成功仍然经常被认为是美国的损失,但事实并非必须如此。美国医疗保健系统继续受到不平等和效率低下的困扰,美国最好从中国在简化药物发现和开发方面的成功中汲取灵感,从而为美国人提供更负担得起和更容易获得的治疗方法。两国都在竞相延长人们的寿命,让人们更健康地生活。但是,如果中国找到更快更便宜地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美国人不应因政治原因而被抛在后面。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5
原因:
文章肯定了中国生物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成本优势,以及对全球医药市场的潜在积极影响。作者认为中国生物科技的崛起可以为美国消费者提供更便宜的药物,并促进全球医药创新。同时,文章也强调了中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巨大投资和人才储备。
原文地址:Opinion | China’s Biotech Is Cheaper and Faster Than America’s
新闻日期:2025-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