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报道——近两个月来,中国南方地区的卫生官员一直在与蚊媒病毒作斗争,重新启用了新冠疫情期间的“自上而下”策略。

自7月以来,仅广东省就报告了超过1万例基孔肯雅热病例。这是一种主要在热带地区传播的蚊媒病毒性疾病。佛山是人口稠密的广东省的制造业中心,也是中国受影响最严重的城市,高峰期每天新增感染病例超过600例,高于2010年至2019年中国大陆报告的519例病例总和。

这种前所未有的爆发促使中国当局采取了类似于其严格的“清零”政策的遏制策略——“发现并清除”方法。为了遏制疫情蔓延,工作人员被派往疫区,每天多次喷洒杀虫剂。政府还要求疑似患者及时报告病例并遵守隔离规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媒介控制首席专家刘起勇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今年气温升高和病毒株的快速传播引发了中国的疫情。但2025年的一项研究发现,随着全球变暖加速传染病的传播,基孔肯雅热病例的激增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范围,包括登革热和疟疾。

泛美卫生组织称,截至8月中旬,全球已记录约27万例基孔肯雅热病例,包括美洲、欧洲和东南亚,导致至少110人死亡。自2019年以来,美国各州或领土尚未报告本地病例,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于8月发布了旅行健康通知,敦促在中国的广东省和其他四个国家爆发基孔肯雅热疫情期间“加强预防”。美国疾控中心警告说,任何在基孔肯雅热疫区活动的人都有感染风险。

香港大学临床微生物学和感染学教授陈 Jasper 说:“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传染病可以非常迅速地传播。尤其是在最近的新冠疫情之后,有关当局在发布这些警报问题时非常谨慎。”

基孔肯雅热于1952年在坦桑尼亚首次发现,几十年来主要在美洲、非洲和亚洲传播。它主要通过受感染蚊子的叮咬传播,不会直接人传人。陈说:“基孔肯雅热病毒在临床上与其他蚊媒病毒(如登革热)非常相似,但它们属于不同的家族。”

它的名字来自坦桑尼亚南部的一种语言,意思是“弯腰”,指的是它引起的使人衰弱的关节疼痛。世界卫生组织称,虽然基孔肯雅热很少致命,但会产生长期、严重的症状,包括肌肉疼痛、头痛、恶心、疲劳和皮疹。由于没有专门的抗病毒药物可以治愈基孔肯雅热,目前的治疗主要集中在缓解症状上。美国有一种疫苗可用。

美国疾控中心表示,预防是最好的保护措施,建议人们避免蚊虫叮咬,并在前往基孔肯雅热疫区之前接种疫苗。据世卫组织估计,除南极洲外,各大洲的110多个国家都报告了基孔肯雅热病例,至少有56亿人生活在有感染风险的地区。这种疾病通过全球旅行者经蚊子传播。一个人在一个国家被叮咬,携带病毒登上飞机,降落在数千英里之外的地方,在那里蚊子感染病毒并将其传染给下一个人。然后,这个循环又开始了,最终导致局部爆发。

虽然美国不太可能出现大规模疫情,因为温暖地区的人们通常待在有空调的室内,但专家建议使用驱蚊剂,穿长袖衣服,并推迟前往基孔肯雅热疫区的旅行。

虽然基孔肯雅热在拉丁美洲等世界其他地区并不罕见,但在中国大规模爆发却是不寻常的。专家说,中国于2008年发现了首例输入病例。为了阻止疫情蔓延,地方当局已雇用基层工作人员在街道上喷洒杀虫剂,并清理蚊子滋生的死水。诊所和医院已设置防蚊床来隔离患者,并敦促居民安装纱窗并在家中点燃蚊香。中国的人员和组织依法必须遵守卫生官员的指示来控制病毒。不遵守规定可能会导致警告、罚款甚至民事责任。有人批评政府的行动是过度行为,让人想起新冠疫情时期的公共卫生控制,也有人赞扬了迅速的大规模行动。

一位用户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小红书上写道:“看到多年积累的旧垃圾被清除真是太好了。但把猫的水碗也倒掉就有点过分了。这是典型的“一刀切”的做法。”中国的严格控制措施已经控制了疫情。截至8月25日,佛山已连续9天将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50例以下。卫生官员宣布,这个拥有900多万人口的城市已经结束了为期约一个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

专家表示,更大的挑战是气候变化的影响,因为气温升高和更恶劣的天气为携带病毒的蚊子创造了新的栖息地,并传播疾病。陈说,由于近年来异常炎热的天气,在过去十年中未受该病毒影响的地区,如欧洲,本地感染的基孔肯雅热病例“越来越多”。

“请记住,人类并不是独自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我们与动物、鸟类、各种其他物种以及包括蚊子、蜱虫和其他媒介在内的所有这些媒介一起生活,”他说。“所以我们只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Janis Mackey Frayer 在重庆报道,Peter Guo 在香港报道。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30
原因:

文章主要描述了中国如何应对基孔肯雅热疫情,包括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例如病例数下降、应急响应结束等。虽然也提到了批评的声音,但整体上呈现了中国积极抗疫的形象。

原文地址:China battles mosquito-borne virus with Covid-era methods as U.S. issues travel warning
新闻日期:2025-09-06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