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天然气巨头Gazprom表示,已达成建设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协议。然而,该协议的诸多细节仍悬而未决。
这项名为“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项目,旨在帮助俄罗斯弥补因乌克兰战争而损失的对欧天然气出口收入。该管道计划将西西伯利亚的天然气资源经蒙古输送至中国。
Gazprom首席执行官阿列克谢·米勒称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达成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管道建设备忘录,是莫斯科和北京强调其日益紧密联系、对抗美国的机会。
以下是关于“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关键问题,以及它为何无法完全取代俄罗斯在欧洲损失的收入:
该管道将从西西伯利亚亚马尔半岛的天然气田延伸6700公里,途经东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再穿越蒙古进入中国。50多年来,俄罗斯通过通往西方的管道向欧洲输送亚马尔天然气,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但由于乌克兰战争,俄罗斯切断了对欧洲的大部分管道天然气供应,欧盟也计划在2027年前停止剩余的少量供应。
因此,新管道将成为俄罗斯将损失的天然气销售转移到新的大客户手中的途径。
“西伯利亚力量2号”每年将向中国输送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而此前输往欧洲的天然气高达每年1800亿立方米。这意味着新管道只能弥补部分损失的业务。此前已有一条规模较小的“西伯利亚力量”管道,从东西伯利亚的不同气田输送天然气,年输送能力为380亿立方米,新管道将是对前者的补充。
米勒在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期间宣布的这一消息,省略了关键细节,例如天然气价格,甚至没有提及谁将为管道建设提供资金。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宣布主要是为了让俄罗斯和中国强调其更紧密的关系,并让中国冷落通过海运的美国液化天然气供应。
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进行报复,印度仍在购买俄罗斯石油。而由于中美贸易争端,中国对美国液化天然气的购买也被关税所阻碍。与此同时,中国已经开始接收俄罗斯北极-2号液化天然气项目的货物,该项目一直是美国和欧盟制裁的目标。
因此,这项交易的姿态是显而易见的。
牛津能源研究所中国能源研究主管米哈尔·梅丹表示:“你会看到俄罗斯、印度、中国都在表明,‘我们不在乎你们的制裁,我们不在乎你们的液化天然气’。”
伦敦查塔姆研究所俄罗斯和欧亚项目副研究员安妮特·博尔表示,这一宣布是“绝对完美的方式……来说:‘看,我们不是说说而已,这里有实际行动’”。
但她同时表示,虽然这项协议对Gazprom来说是“向前迈出的一步,但并非已成定局。没有确定的时间表,也没有最终的价格协议”。
关于该管道的讨论进展缓慢,主要是因为中国一直坚持低价。
博尔表示:“目前,北京完全有可能仍然只准备承诺建设部分管道,并以大幅折扣的价格,而这实际上已经困扰多年。因此,俄罗斯实际上仍在补贴中国的天然气消费。”
她补充说,“在能源交易方面,中国绝对占据主导地位。”
卡内基俄罗斯欧亚中心主任亚历山大·加布耶夫表示,这一声明强调了中国是占主导地位的合作伙伴。
中国“有多个其他天然气进口来源。因此,如果俄罗斯准备提供满足中国需求的条件,那么这可能就是绿灯,”他说。“但如果没有这些条件,这只是一个友好的提醒,即俄罗斯需要适应中国的一些需求。这告诉你中国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在这段关系中拥有优先权。”
鉴于全球减少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的努力,牛津能源研究所的梅丹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即中国是否需要另一个天然气供应国。
她说:“目前尚不清楚它是否真的需要‘西伯利亚力量2号’。”她补充说,“即使是中国分析师和中国机构,也对中国在2030年代的需求量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中国的未来需求是一个复杂的等式,涉及摆脱煤炭(煤炭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作为弥补电力需求高峰的燃料,而这些高峰无法通过风能或水力等可再生能源来满足。
更快地摆脱煤炭意味着短期内更多的天然气使用,而较慢的煤炭退出可能会增加天然气消耗。电池储能来弥补需求高峰和核电也可能发挥作用。
梅丹表示:“如果他们以比其他任何人都快的速度进行可再生能源和储能,或者如果他们找到其他方式……利用他们的水力和核能,他们可能不一定会使用更多的天然气。”
对于中国来说,天然气“有点像可有可无的东西,但不是必需品”,她补充道。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0
原因:
文章虽然较为客观地描述了中俄天然气管道项目,但也强调了中国在能源交易中的主导地位,以及该项目对中国能源结构可能产生的影响。对中国能源战略的地位有提升。
原文地址:A murky pipeline deal to send Russian gas to China shows Beijing’s dominance in the relationship
新闻日期:202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