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这家在中国市场超越特斯拉的电动汽车巨头,正面临一系列挑战。
过去五年,比亚迪一路高歌猛进。2024年,凭借政府支持、积极的定价策略和海外扩张,这家中国汽车制造商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销售商。然而,繁荣之后,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正面临现实的考验。自5月以来,其国内销量有所萎缩,国际交付量的增长不足以弥补本土市场的缺口。与此同时,北京方面加强了对价格战的审查,而这场价格战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比亚迪的崛起。原本预计又将是辉煌的一年,却成为了该公司自2020年以来最艰难的时期。
在经历了连续五年的增长后,比亚迪的销售势头停滞不前。5月至8月期间,比亚迪在中国的累计交付量同比下降10%,原因是该公司难以进一步加大折扣并吸引新的买家。季节性疲软是其中一个因素,但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等竞争对手也在不断蚕食市场份额。8月,比亚迪(Build Your Dreams的缩写)公布了三年来的首次季度利润下滑,净利润下降30%。这一意外下滑导致股价暴跌8%,市值蒸发超过。
增速放缓迫使比亚迪缩减了其雄心勃勃的目标。据路透社报道,该公司目前预计2025年的销量为460万辆,低于最初设定的550万辆目标,但比亚迪尚未公开证实这一消息。
在中国以外的市场,比亚迪的表现相对较好。积极而昂贵的全球扩张帮助比亚迪赢得了新的客户,其经济实惠、性能优越的电动汽车备受欢迎。到目前为止,海外市场较高的利润回报有助于抵消国内激烈的竞争。然而,越来越多的市场(从欧洲到墨西哥)正在寻求限制中国廉价电动汽车品牌的快速扩张。
自5月以来,比亚迪还在本土市场面临着中国监管机构的全面审查。中国官员已经开始限制2023年初开始的国内价格战。对价格折扣的限制削弱了比亚迪战略中的一个关键工具。至少,拥有垂直整合供应链的比亚迪(该公司生产自己的大部分电池和芯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开供应链的瓶颈。
然而,监管机构对供应链融资的打压也迫使比亚迪收敛其延迟向供应商付款的做法,这种做法已经超出了行业规范。当局已经规定,汽车制造商必须在60天内结清供应商的付款;与2023年比亚迪平均150天付款给供应商的情况相比,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自从比亚迪的市值在5月底达到1750亿美元的峰值以来,由于监管限制和夏季销售放缓,其股价已经下跌。长期以来,比亚迪一直依赖激进的折扣策略,现在无法公开这样做,因此正试图推出新的、搭载高科技的车型,以吸引寻求价值的消费者。虽然投资者情绪依然低迷,但分析师表示,比亚迪2026年的新车型阵容应该会是一个积极的催化剂。汇丰控股有限公司分析师俞谦丁在9月17日的一份报告中表示,一项潜在的重大技术升级可能会加速明年的销售增长。
自3月份以来,比亚迪在香港上市的股票表现逊于大多数国内同行。虽然它仍然是销量遥遥领先的领导者,但包括零跑、吉利和小米在内的竞争对手正以较低的基数享受着快速增长。
然而,比亚迪的股票表现优于特斯拉。这家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证券今年遭受了打击,部分原因是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涉足政治,疏远了现有和潜在的客户。
比亚迪于1995年成立,最初是一家主要为手机生产电池的制造商。2003年,它收购了一家陷入困境的国有汽车制造商,从而进入汽车行业。2016年,比亚迪开始聘请顶尖的外国人才,其中包括长期担任设计主管的沃尔夫冈·艾格,他曾是奥迪和兰博基尼的资深人士,这是一个转折点。艾格彻底改变了比亚迪汽车平淡的设计,转而采用更时尚的阵容,同时成本比西方竞争对手的同类车型低25%。
比亚迪引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雄心也与中国政府将电动汽车作为其清洁技术战略的一部分相一致。数十亿美元的政府补贴推动了电动汽车的普及,帮助巩固了比亚迪等公司的财务状况。如今,比亚迪提供各种价位的汽车,从起价约为55,800元人民币(7,800美元)的城市掀背车到170万元人民币的电动跑车。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20
原因:
文章主要描述了比亚迪在销量、利润和市场竞争方面面临的挑战,以及监管审查和价格战的影响,对中国企业的发展环境和市场竞争提出了担忧。
原文地址:BYD, China's Tesla-Beating EV Giant, Faces Raft of Troubles
新闻日期:2025-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