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远未达到科学家们所要求的水平,避免灾难性气候变化的目标面临严峻挑战。各国是否会承诺采取更积极的减排措施,成为本周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上一个紧迫的问题。9月24日,各国政府预计将详细阐述其根据2015年《巴黎协定》制定的最新减排计划。
然而,现实情况似乎并不乐观。一方面,美国总统正在竭尽全力推翻美国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另一方面,尽管许多国家政府正在加速向可再生风能和太阳能转型,但这通常仅仅是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而无法真正取代基于化石燃料的能源。
此外,全球对塑料的巨大需求——这些塑料往往被焚烧而不是回收——正在支撑着对原油的巨大需求。各国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NDC)详细说明了到2035年的减排承诺,每五年向联合国提交一次。截至9月中旬,195个《巴黎协定》签署国中,只有不到40个国家提交了新的承诺,联合国一直在敦促各国在纽约会议上采取行动。
以下是主要排放国为减少排放所采取的行动,以及这些行动对全球限制地球升温努力的影响。签署《巴黎协定》的各国政府承诺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理想情况下是1.5摄氏度。该协议采用所谓的“棘轮”机制,意味着各国每五年都要带着更新的减排承诺回到谈判桌,并展示他们如何履行义务。但目前的情况是,按照迄今为止的成就,地球仍将升温近3摄氏度。
在纽约会议之后,联合国将在10月底之前发布一份报告,分析所有NDC,以评估世界距离目标还有多远。几周后,谈判代表将在亚马逊城市贝伦举行COP30气候峰会,以决定必须采取哪些措施来缩小差距。
美国是历史上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也是少数几个提交了NDC的国家之一,但那还是在拜登政府执政末期。他的政府承诺到2035年将减少至少61%的导致地球变暖的污染。现在,特朗普正在推翻拜登的气候政策,并承诺大幅增加化石燃料的生产,因此美国的NDC现在看来基本上是多余的。
中国去年的排放量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为了实现其气候目标并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中国已经向电网注入了大量可再生能源,并且现在每年部署的太阳能比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还要多。中国提前近六年实现了到2030年新增1200吉瓦太阳能和风能的目标,并且根据彭博资讯的数据,该国销售的新车中约有一半是电动汽车。但是,煤炭仍然占中国发电量的大部分,并且去年该国开始了十年来最大的煤电建设热潮,近95吉瓦的新发电量开始建设。
世界第三大排放国印度也采取了类似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策略。包括太阳能、核能和水力发电在内的非化石燃料技术已经占发电容量的约一半,这使印度有望实现其2030年清洁能源目标。但是,由于可再生能源的供应是不稳定的,并且该国缺乏足够的电池来存储它,因此煤炭仍然是该国电力供应的主要来源。
中国和印度的电力需求仍在增长,部分原因是新一波能源密集型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和为应对炎热天气而增加的空调。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他们正在建设新的燃煤和燃气发电站,因此,即使两国都提前实现了2030年NDC的可再生能源目标,它们的排放量要么没有下降(印度),要么下降速度不够快(中国)。
印度和中国都没有承诺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甚至没有承诺绝对减排。相反,他们一直专注于降低“碳强度”——即单位特定经济活动释放的碳量。这为他们的经济快速扩张时碳排放量的进一步增长敞开了大门。气候活动家批评这种做法,因为它允许政府在避免实际减排的同时声称取得了成功。
气候行动追踪组织的研究项目气候和能源经济学家南迪尼·达斯说:“从纸面上看,印度将能够实现”其2030年NDC目标。“但实际上,这些目标都无法降低”绝对排放量。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数据显示,为了回到可能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限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道路上,到2035年,中国能源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要比2005年的水平下降43%。印度需要将同期排放量的增长限制在27%左右,才能维持这一路径。
一个潜在的亮点是气候报告的问责制和透明度的提高。预计中国2035年的NDC将首次涵盖所有温室气体,并且该国预计将从基于排放强度的控制转向关注绝对排放量的方法。一项更具雄心的气候政策可能会使中国受益,因为中国在全球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中具有经济利益:根据气候行动追踪组织的数据,该国生产了全球80%的太阳能电池板,60%的风力涡轮机和约四分之三的电动汽车。
特朗普重返白宫削弱了进步国家的联盟,该联盟曾帮助在迪拜举行的COP28上推动了重大承诺,包括承诺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在气候怀疑论政治家说服许多选民净零政策正在抬高他们的能源账单之后,几个发达国家的政府面临着放慢向清洁能源转型速度的压力。
彭博新能源财经分析师维多利亚·卡明在5月份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巴黎协定》长期依赖的同侪压力将因美国退出承诺以及发展中国家坚持使用不那么严格的目标设定形式而受到破坏。”英国在发达经济体中提出了一些最雄心勃勃的碳减排目标。欧盟27国正在努力就新的气候目标达成一致,并且该集团将错过在联合国提交承诺的截止日期,而是仅发表一份意向声明,承诺将排放量减少62.5%至72.5%。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10月底各国领导人之间辩论的结果。风险在于它未能达成协议,或者提出了一个低目标,从而减轻了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在巴西举行的COP30期间加紧努力的压力。
去年在阿塞拜疆举行的COP29上,近200个国家同意将提供给面临气温迅速上升的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增加三倍。但是,该协议远未达到与《巴黎协定》相符的转型所需的水平。富裕国家承诺到2035年每年至少提供3000亿美元,资金来源广泛,包括公共财政以及双边和多边协议。该协议还呼吁各方努力释放总计每年1.3万亿美元的资金,其中大部分预计将来自私人融资。资金的匮乏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可能会提交不那么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或者将未来的承诺用作谈判的筹码,以争取资金来改造基于化石燃料的电力系统并建设能够帮助不断增长的人口适应变暖天气的 инфраструктура。例如,电网瓶颈。自《巴黎协定》签署以来,安装和运营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大幅下降,陆上风电的发电成本下降了约三分之二,固定轴太阳能发电成本下降了78%。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一项研究,这使得它们比联合循环燃气发电站便宜得多。但是,它们仍然需要能够处理它们产生的电力的电网。各国政府在支付昂贵的网络改进费用方面进展缓慢。他们也不愿限制煤炭和天然气的使用,因为这些行业可能是重要的就业和政府收入来源。
总部位于赫尔辛基的能源和清洁空气研究中心的首席分析师劳里·米吕维尔塔说:“工程师们已经交付了,而决策者们基本上没有交付。”经济状况“比我们在巴黎想象的要乐观得多。”如果各国履行其当前的2030年NDC目标,到本世纪末,气温预计仍将比工业化前水平升高2.6摄氏度。气候科学家说,这将带来强烈、频繁的热浪、野火和风暴、物种灭绝以及因冰盖快速融化而导致的海平面升高。将会出现更多的“复合”极端天气事件,其中一种天气会演变成另一种天气,造成重大破坏和混乱。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10
原因:
文章也指出了中国排放量仍然很高,对煤炭的依赖,以及碳强度目标的局限性,暗示中国在减排方面做得不够,未能完全履行其气候承诺。尤其强调了中国新建煤电站的事实,突出了中国在能源转型中面临的挑战,因此负面情绪较高。
原文地址:Carbon Emissions and COP30: Can China, India, Others Meet Paris Climate Goals?
新闻日期:202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