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资金管理者一度对中国市场避之不及之后,他们正重新将目光投向中国,这主要得益于中国股市在全球范围内的出色表现以及其在高科技产业领域取得的显著进展。高盛集团表示,全球对冲基金上个月在中国在岸股票市场的活跃程度达到了近年来的峰值,这与2021年一些客户认为该市场“不值得投资”形成了鲜明对比。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也指出,投资者现在更担心错失投资机会而非风险。

官方数据显示,外国资金正在涌入各类资产,这种协调一致的增长态势在过去十年中仅出现过三次。这些迹象共同表明,在全球投资者因长期监管打压和房地产危机而对中国市场失去兴趣后,市场正在迎来转机。今年中国在岸股市2.7万亿美元的市值增长,让全球投资者难以忽视,且全球基金目前对中国市场的配置仍然偏低,这意味着未来仍有充足的增持空间。

富达国际的基金经理表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兴趣显著增加,今年与以往不同的是,中国资产的重新估值不再是由政策驱动的狂热,而是由更好的基本面所推动。投资者信心可能会越来越强。”

与2021年达到顶峰后的艰难时期相比,如今的情形已大相径庭。当时,一些资金管理者认为中国市场不值得冒险。但现在,由于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实力以及在面对美国限制时的经济韧性,市场叙事已经转变为充满信心。

更强劲的资金流入可能会支撑人民币汇率,并有助于中国提升人民币在全球金融中的地位。时机也对中国有利。由于美国的贸易政策、美联储的降息周期以及不断膨胀的预算赤字,促使投资者寻求美元资产的替代品,从而重新审视庞大的中国市场。

景顺投资解决方案团队的多资产投资组合经理表示,随着风险偏好持续改善和美元走弱,中国等估值具有吸引力且全球基金配置较低的市场将从中受益。据他透露,其管理的基金一直在增加对中国股票的配置。

中国人民银行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外国投资者增持了中国在岸股票、债券和人民币资产,这是自2021年以来的首次同步增长。截至6月底,净流入量已超过2024年全年总额的约60%。这种势头很可能仍在持续。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本月早些时候在一场简报会上表示,“8月份,外资总体上净买入了中国在岸股票和债券”。

科技行业的崛起是推动市场认知转变的关键因素。包括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在内的行业巨头纷纷推出自己的人工智能模型,而寒武纪科技等芯片制造商也取得了显著进展。Amundi UK Ltd.新兴市场全球主管表示,“未来几年,全球投资者将增加对中国资产的配置”, 其中的驱动因素将包括对中国强劲表现的“害怕错过”(FOMO)心理,以及清洁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

彭博社汇编的数据显示,在美国上市的专注于新兴市场的交易所交易产品中,追踪香港和中国股票及债券的产品在截至9月19日当周的资金流入量最大。摩根士丹利表示,截至8月底,来自外国长线基金的资金流入达到10亿美元,扭转了去年170亿美元的资金流出局面。该机构在本月早些时候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尽管有所改善,但全球基金对中国市场的配置仍低配1.3个百分点,而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基金经理已转为超配。

一位策略师表示,她在一次美国营销之旅中会见了客户,超过90%的客户表示“明确愿意”增加对中国市场的投资,这是自2021年初达到峰值以来的最高水平。尽管中国已经停止发布北向资金数据(全球基金通过香港购买中国股票的主要途径),但高盛策略师表示,现有数据显示“外国投资者对中国股票(尤其是A股)的参与度已升至周期性高位”。他表示,8月份全球对冲基金的总交易额为近年之最。

沪深300指数(中国在岸股票的基准指数)本季度已上涨16%,达到三年多来的高点。以科技股为主的创业板指数在此期间上涨了近50%,是全球表现最好的指数之一。尽管取得了进展,但这两个指数仍低于2021年的高点。然而,对一些人来说,中国市场长期低迷带来的伤痕过于深刻,以至于重返中国市场根本不可能。始于2021年的一系列监管行动(涉及互联网科技到教培等多个行业)使股市陷入困境,并助长了“不值得投资”的说法。监管机构也在试图抑制市场过度繁荣,这表明过度上涨可能会面临审查。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意味着美国最大的公共基金和养老基金将出于政治原因继续回避中国。

尽管如此,对其他资产类别日益增长的兴趣指向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中国致力于支持经济发展,而美国的贸易战只会增强中国的产业实力。今年,中国科技公司在香港发行了创纪录规模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汇丰控股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债务资本市场主管表示,点心债券市场的“巨大增长”得益于各大洲投资者基础的扩大。

本月早些时候,在腾讯控股有限公司的债券发行中,来自中东的投资者投资了各个期限的债券,而来自欧洲的优质基金也加入了进来。阿里巴巴的可转换债券发行获得了超额认购,竞标者包括长线投资者和对冲基金。尽管风险情绪的复苏对政府债券构成压力,但中国人民银行放松政策的预期以及中国的低通胀开始吸引买家回归。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董事总经理兼亚洲投资组合经理表示,与客户的对话已从“如何降低风险”转变为“中国有哪些机会”。他共同管理的规模为5.72亿美元的基金今年的业绩超过了98%的同类基金,并表示在最近购买了一些中国政府债券后,他可能会购买更多。官方数据显示,8月份外国投资者减持了中国政府债券,但抛售规模已降至7月份的五分之一。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上周在香港的一个论坛上表示,“人民币债券的实际利率仍然相对较高,这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渠道”。

所有这些都对人民币起到了支持作用,本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至7.1,为去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瑞银集团中国全球市场主管表示,“中国并非不值得投资。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巨大影响力与全球投资者对其的低个位数配置之间存在巨大差距,这代表着一个重大的长期机遇。”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70
原因:

文章整体基调偏正面,强调了中国市场重新获得全球投资者的青睐,资金流入显著增加,并列举了多个积极因素,包括股市上涨、科技产业发展、政策支持等。虽然也提到了过去的负面因素,但更侧重于描述当前市场的转机和未来的机遇。

原文地址:China Sheds ‘Uninvestable Tag’ as $2.7 Trillion Gain Draws Inflows
新闻日期:2025-09-28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