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控股有限公司斥巨资将其香港子公司私有化,这在关注金融稳定的人士看来,无疑是正确的举措。然而,此举却并未获得股东们的青睐。
汇丰对恒生银行有限公司的计划代价高昂。为了收购其尚未持有的约37%的恒生股份,汇丰将支付约140亿美元,较最近收盘价溢价约30%。同时,为了修复其资本比率,汇丰将在未来三个季度停止股票回购。
长期以来,汇丰如何处理其留存收益一直备受争议。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汇丰的大股东,以及香港的散户投资者,都曾积极参与讨论。但汇丰的新管理层显然另有打算。
消息一出,汇丰股价在亚洲交易时段暴跌超过6%。汇丰首席执行官乔治·埃尔赫德里在彭博电视台上试图推广这项交易,声称此次收购“比股票回购更能为股东创造价值”,并驳斥了对恒生在香港不良商业房地产贷款风险的担忧。埃尔赫德里表示,这项交易与不良债务状况“毫无关系”,而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增长投资。毕竟,没有人会以1.8倍的市净率收购一家背负不良贷款的银行。
然而,仅凭这些言论,恐怕难以说服投资者相信高层管理人员没有考虑到恒生令人担忧的企业贷款账簿。汇丰在香港的商业地产风险敞口中,大约一半来自恒生。汇丰一直在努力清理其不良债务,并在此过程中调整了高层管理人员。汇丰第二季度的不良贷款拨备为6.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高出约7亿美元。
一旦完全私有化,恒生将不再有任何推诿的理由。该银行可以迅速出售其不良贷款,而汇丰则可以在内部弥补任何资本缺口,从而避免公众关注。这是具体而实际的,而所有关于通过向恒生零售客户交叉销售汇丰财富管理产品来创造价值的说法都显得空洞无物。
恒生确实有大量不良债务需要处置。今年上半年,其香港商业地产贷款中,有20%出现减值,较2024年上升了5个百分点。由于香港写字楼空置率徘徊在17%,租金处于15年来的低点,前景并不乐观。然而,通过将恒生完全纳入旗下,汇丰将面临投资者对其香港风险敞口的更多审视。汇丰在香港的大部分问题都源于恒生,后者是汇丰潜在信贷损失的主要驱动因素。摩根大通的数据显示,如果排除恒生的32亿美元不良债务,汇丰的不良贷款率将降至6.7%,而报告显示的为16.1%。
在汇丰于香港总计320亿美元的商业地产风险敞口中,约15亿美元的次级和不良贷款的贷款价值比超过70%,主要集中在恒生。换句话说,如果香港金融中心发生商业地产危机,预计不会收回太多资金。
对于香港金融监管机构而言,这项交易应该会让他们感到欣慰和高兴。他们一直担心本地银行对陷入困境的房地产开发商的风险敞口。例如,截至去年6月,香港大型建筑商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的贷款占香港商业地产贷款总额的7%,但其近70%的借款没有担保。让一家有资源雄厚的母公司(在本例中为汇丰)对一家陷入困境的子公司承担全部责任,可能有助于维持香港的金融稳定。
诚然,加快不良债务处置可能会在短期内影响汇丰的盈利和现金回报,但从长远来看,可能对银行有利。更相关的问题是,汇丰是否支付了合理的价格。此次收购成本为1.8倍市净率,对恒生的估值比本地同行香港中银高出60%,仅比新加坡最有价值的银行星展集团低20%。然而,从其企业贷款账簿来看,恒生并非一件值得炫耀的资产。因此,有理由质疑汇丰是否仅仅是为了保全“面子”,从而支付了过高的价格。股东们显然不同意埃尔赫德里花费银行140亿美元现金的方式。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20
原因:
文章主要围绕汇丰收购恒生银行展开,但其中多次提及恒生银行存在大量不良贷款,且在香港商业地产方面面临风险,这对于中国的金融稳定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作者对汇丰是否支付了合理价格表示质疑,暗示汇丰可能为了面子而高价收购,从而给自身带来风险。
原文地址:HSBC's $14 Billion Hang Seng Deal Is Testing Investors
新闻日期:2025-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