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城市中的高档写字楼正因空置率升高而出现激烈的价格战。各层楼空间的租用率显著下滑,为留住愿意迁往成本更低楼宇的企业客户,越来越多的房产所有者开始降低租金。为了吸引企业回流,一些所有人还主动提供装修改造费用补贴或直接现金奖励。
中国商业房地产市场的困境根植于经济疲软与供给过剩。主要城市以前并未面临海外商业地产领域所遭遇的挑战如利率升高问题,但现在同样感到了压力。这不仅给开发商和投资者带来了难题,特别是他们正在与前所未有的住宅市场低迷情况斗争。位于北京的Wangjing Soho大厦——曾吸引过互联网企业的地标性建筑,其空置率在6月份从之前的40%上升至高达43%,而附近的Qianmen Avenue Project也报告称,空置率从3个月前的33%增长到了当前的37%。上海的金融中心Ruihong Corporate Avenue在同一时间段内的空置情况同样严峻,尽管它毗邻著名的Lujiazui中央商务区,但仍有47%的空间无人使用。
除了单个建筑的困境外,北京市在第二季度的总体空置率攀升至了20.6%,这是至少15年来的最高点。特别是远郊Tongzhou地区作为一个新兴金融中心,其对伦敦Canary Wharf的野心并未减少空置率:65%的办公空间仍闲置。
随着北京办公室租赁竞争从某些特定区域扩散到整个城市各个领域,上海办公市场也在第三季度报告空置率达到21.5%,这一数字创下了约二十年来的最高记录。鉴于未来五年内将会有历史新高量的新建办公建筑投入市场,这可能促使空置率进一步上升。
这些状况正拖累公司股价下滑。拥有北京和上海九座办公楼的SOHO集团便在股价方面表现疲软,自2021年的高点下跌超过80%,且警告租金前景将呈“下坡趋势”。即使是那些运营情况较好的企业也已感受到市场的逆风压力,如在多个大陆城市办公室中仍有超过八成占用率的某公司,在财报会议期间亦提到市场竞争对业务的影响。该公司股票今年至今累计下滑了约36%。
新加坡的CapitaLand Investment Ltd 在8月份的业绩报告中也指出,其在中国的办公空间租赁率和实际物业收益出现下降趋势。该集团第二季度在大陆的办公区域占用率为79%,比去年同时期下降到82%。对于上海而言,低廉租金似乎不足以吸引新租客。一些拥有者开始提供免费装修改造服务或直接现金补贴以争取公司入驻。
在全球房地产机构CBRE的数据支持下,中国主要城市中办公室的净吸收量仅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一半。这引发了开发商延迟新建办公楼交付并导致其市场供过于求。部分房产所有者考虑出售即将提供的新建筑供应或将它们改做其他用途,CBRE如此指出。
预计全年中国的办公室净吸收量将在400万平方米,这一数值在2019年即为水平最低点;随后将上升至300万平米,导致年末空置率达到约26.3%,相比之前的预估有所提升。这背后是经济面临未达成年度5%增长目标的压力,以及中国政府最近公布的刺激经济政策包中包括对房地产行业的承诺“止跌企稳”。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70
原因: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中国楼市的不景气状况,特别是办公楼市场空置率高的问题,以及造成这种现象的经济放缓、供需失衡等因素。 文章中用了不少负面词语来描绘这个现状,比如 "growing array of gleaming skyscrapers that are barely half-full"、"price war is spreading"、 "economic slowdown"、 "unprecedented housing slump"、"weakening demand"、"tanked more than 80%"等等。这些词语都传递出一种焦虑和担忧的情绪,反映了中国楼市面临的挑战。
原文地址:Emptying Chinese Skyscrapers Trigger Price War Among Developers
新闻日期: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