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国人民银行前顾问余永定日前表示,中国应加大投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此来提振国内需求。他的这一观点与当前许多经济学家提倡的消费主导型增长模式有所不同,他主张通过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来实现经济复苏。

余永定建议,在2026年开始的下一个五年规划期间,中国应效仿2008年推出的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562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他在上海举行的外滩峰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基础设施投资能够立即产生经济效益。直接刺激消费的措施虽然有效,但即便加大力度,也可能不足以填补需求缺口。”

2008年,中国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推出的刺激计划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约占当时国内生产总值的12%。如果这次推出同等规模的刺激计划,将相当于去年GDP的约16万亿元人民币。

近二十年前的经济支持成功地避免了经济衰退,建筑业的繁荣避免了大规模失业的威胁。但也带来了副作用,房地产泡沫膨胀,中国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余永定认为,贸易作为中国经济驱动力的作用正在逐渐减弱,未来还会进一步下降。他认为,中国应该能够通过包括基础设施项目在内的多项举措来提高家庭收入——这将导致对建筑材料和建筑工作的更多需求——并最终形成一个更多由内需而非出口驱动的增长模式。

但自疫情以来,由于担心债务水平上升和浪费性投资,中国官员一直避免采取像2008年那样雄心勃勃的刺激计划。余永定的观点揭示了顶级经济学家在出口面临压力时,对最佳前进道路的分歧。上周,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期四天的会议后发表的公报重申了刺激消费和投资的承诺,但没有详细说明,令市场等待详细的政策指导。

尽管公报中提到“消费”的次数多于2020年的声明,但它仅在优先事项列表中排名第三。目前经济学家的主流观点是,以消费为主导,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认为,未来十年家庭消费应占中国经济的一半,高于目前的40%左右。中国人民银行现任政策委员会委员王一鸣在上海会议期间表示,鉴于现有的产能过剩压力,中国应在投资和消费之间找到平衡。

尽管今年迄今为止的增长好于预期,但中国经济仍面临严峻的挑战。整体物价将连续第三年下跌,通缩周期威胁着投资,并压低企业收入。近几个月来,由于以旧换新补贴的影响逐渐减弱,消费也有所放缓,而今年迄今为止的投资在9月份首次出现萎缩。

曾在2004年至2006年担任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余永定认为,基础设施投资仍有很大的反弹空间。他说,需要资金的关键领域包括重大建设项目,如西藏铁路。其他领域包括地下管道升级,以及支持高科技和服务业的举措,如老年护理。

并非只有余永定看到了释放更多资本支出的潜力。中国智库CF40强调,未来五年至少需要31万亿元人民币的公共投资。由于消费需求停滞不前,中国需要一个催化剂来刺激增长。中国到2035年将经济规模从2020年的水平翻一番的官方目标意味着,它需要实现约5%的年均增长率。这意味着要保持与过去两年大致相同的扩张速度——考虑到人口萎缩和国外更加不利的环境等不利因素,这是一个相对较快的速度。

余永定表示,即使刺激消费增长率的政策是适当的,但如果投资在GDP中占有更高的份额,经济在长期内将更快地扩张。中国将今年消费品补贴增加了一倍,从2024年的3000亿元人民币增至3000亿元人民币,这一努力支撑了家庭支出。但该计划的影响正在减弱,上个月零售额增长从一年前的3%放缓至3%。国家审计署还发现,在六个省份,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补贴资金被滥用。

余永定在承认支持消费的重要性时,强调了收入增长缓慢、预期疲软和资产价格下跌等挑战,这些因素限制了直接刺激措施的有效性。他表示:“消费率最高的国家往往陷入贫困,”他补充说,更重要的是把经济蛋糕做大。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20
原因:

文章引用专家观点,认为应该加大投资,并且提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潜力,肯定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

原文地址:Ex-PBOC Adviser Says China Should Let Investment Play Larger Role for Economy
新闻日期:2025-10-27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