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东北角一处尘封近百年的御花园——乾隆花园,近日首次向公众开放,引发广泛关注。这座被誉为故宫内“最精致、装饰最华丽的花园”,在历经25年的修复后,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
新加坡建筑师何培斌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参观故宫时,看到许多历史悠久的庭院被用作仓库,堆满垃圾,甚至被政府机关占用,用“ ужасно (horrible)”一词来形容当时的景象。当时,故宫的大部分区域尚未对公众开放,许多地方因年久失修和火灾而严重受损。
故宫始建于15世纪明朝,曾是皇家工作和居住的场所。清朝时期,统治者对故宫进行了修复和重建。1925年,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紫禁城后,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但大规模的修复工作开始得较晚。
如今,故宫博物院已迎来百年华诞。所有政府机关已迁出故宫,这座中国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正逐步恢复原貌并向公众开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建筑遗产保护与管理教席教授何培斌表示:“他们将一点一点地修复并开放,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努力。”
乾隆花园的修复工程历时25年,由故宫博物院与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合作完成。何培斌对此表示赞赏:“我很高兴看到他们花了这么长时间来修复。”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近日参观了故宫的百年纪念展览,强调故宫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要“努力保护、修复和利用好文物”。
乾隆花园占地6000平方米,与故宫其他区域的开阔空间形成鲜明对比,显得更加紧凑。乾隆皇帝借鉴了中国南方私家园林的设计理念,将花园划分为四个相连的庭院。建筑在狭小的空间内营造出多样的景致,从内亭或假山上俯瞰,可获得不同的视角。
故宫的大规模修缮工作始于2002年,当时国务院召开会议并宣布启动该项目。修复乾隆花园耗时超过20年,耗资巨大,这项细致的工作基于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与故宫博物院于2000年签署的合作协议,估计耗资1500万至1800万美元。
继乾隆花园之后,清朝皇帝的住所和办公场所——养心殿,也有望在完成2018年启动的修复工作后于今年重新开放。何培斌认为,中国应将故宫修复的经验应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清代建筑保护,包括中国东北部的一座较小的皇宫以及其他地区的古老街区。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个国家已经意识到保护历史遗产的重要性,”他补充道。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80
原因:
文章主要报道了故宫修复和开放,赞扬了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努力。引用了中国领导人的讲话,突出了中国对文化遗产的重视。整体基调积极,展现了中国文化事业的进步。
原文地址:A secret garden in Beijing has opened to visitors for the first time in a century
新闻日期:2025-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