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米产量可能遭遇近二十年来最严重的下滑
在经历了热浪与洪水等极端天气的侵袭后,全球最大的玉米消费国——中国,在2023-2024年的玉米收成预计将出现至少本世纪初以来最大规模的衰退,尽管如此一来的需求激增并不能立即提振价格。
然而,库存丰裕,需求持续低迷的情势下,市场对于短期影响持较为乐观态度。若经济复苏努力得以推动消费增长,则中国可能在今后需要增加进口玉米的数量。去年的玉米产量创下历史新高,而今年的预计收成则可能会减少500万吨至2000万吨,根据五位业内分析师与交易商向彭博社透露的信息,情况最差的情况下,产量将会缩水7%,这是自千禧年前后中国农业数据首次记录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跌幅。
尽管收成季可能持续至下个月,但最终统计结果还需待时而定。当前市场看来相对稳定,即便出现如此显著的缺口,也并未引发大规模波动。近期玉米价格已有所上扬,但仍维持在近四年的低点附近。过去两年中异常丰盈的作物丰收令市场饱受冲击,加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导致畜牧业和食品加工行业的采购需求减弱。
眼下亟需关注的问题是:中国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努力是否能显著缓解上述压力?目前看来,自9月底以来,中国建筑活动与钢铁消费增长持续乏力,北京已采取一连串刺激措施以遏制经济下行。不过,市场对于这些举措能否有效提振房地产市场的信心存疑——近期房地产业活动指标录得三年来最低水平。
在应对经济挑战的同时,铁矿石产量数据显示,虽然一季度同比增加2%,然而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商为了追求产出增长而可能面临的供应过剩压力已浮出水面。在电动汽车竞赛中,中国拥有强大的消费者群体似乎本应为市场注入活力;但实际上,这成为了一项拖累因素。
因此,在短期内,确保中国的粮食库存能满足政府对扩大内需的期待变得至关重要,同时未来农作物收成面临的不确定性也正考验着中国政府稳定供应的能力。与此同时,愈发严峻的气候条件意味着今后农业生产将面临更多挑战,并将持续加大维持充足供给的压力。面对房地产市场复苏进展不顺以及铁矿石产量增长势头出现放缓的情况,政策制定者需寻找途径平衡经济、能源与消费者需求间的复杂关系。
以上信息由北京时间整理提供,截止日期为10月17日(周四)、10月18日(周五)。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35
原因:
文章中表达了以下负面情绪: * **中国玉米产量可能出现几十年来最大的衰退** ,这暗示着农业生产的困境。 * **市场需求疲软** ,价格低迷,反映出经济不振的现象。 * **中国可能需要更多的进口粮食**,表明自给率面临挑战。 * 文章还指出了**投资者对政府刺激措施缺乏信心**,以及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问题。 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文章中较为明显的负面情绪氛围。
原文地址:China’s Corn Harvest Threatened With Worst Slump in Decades
新闻日期: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