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计野生大熊猫数量,但无人信服》

美国动物园指出,依据中国政府于2013年的一份报告,野生大熊猫的数量正在增加,这是他们投入巨资进行保护工作的成功证明。然而,在动物保护领域内,这个数字并没有得到真正认可和相信。

中国森林局每年都会对野生大熊猫数量进行统计,但这项数据的准确性一直受到质疑。动物园与国家资助的非营利组织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中发现,尽管有数百万元资金投入以人工繁殖并释放后代到自然环境中,实际效果并不如预期理想。部分已放生的大熊猫遭遇了受伤、火灾甚至因过度的人工繁育导致死亡的情况。

2006年华盛顿国家动物园的提议报告指出了此人口普查方法论未经过系统和科学验证的问题,并且数据缺少量化支持。另一方面,2012年的文件表明,对野生大熊猫数量的实际统计数据缺乏坚实的数据支撑。

“当然,这个数字并非完全准确”,密歇根州立大学生态学家朱建国表示,他在中国研究了熊猫的栖息地。在10年进行一次的大规模项目中,国家林业局负责此项工作,使用GPS和地形图穿越陡峭的地区,并依靠农民作为向导。

他们通过寻找大熊猫粪便并分析其中的竹子残片来估算数量。野生的熊猫通常独居,坚守特定森林区域,被称为营地。它们留下的齿痕可以用来计算附近的大熊猫数量。2010年的一篇博客文章中,参与调查的科学家于长清批评了这项方法,并质疑其组织方式。

国家林业局在统计过程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行政管理,并忽视了专家意见。他在文章中指出:“应由科研人员负责大熊猫普查的事务”,并补充道,“最终结果非常令人失望”。华盛顿动物园提出了一些替代方案,称咬痕法“劳动密集且争议性高”。

专家们认为有更佳的方式进行统计。”DNA无疑是黄金标准”,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大卫·加斯利斯说。

尽管中国在获取足够的新鲜粪便样本用于DNA一致性分析上遇到了困难,国家林业局得出的具体数字一直被保守到小数点后甚至更多位,但却没有说明具体计算方法。即使是美国动物园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的最新统计,他们自己也不完全清楚是如何进行分析的。

“他们并未提供任何信息来理解他们的分析方式”,世界自然基金会副总裁科比·路克说。“真可惜,我们能深入研究得更多”。

野生熊猫的保护政治色彩浓厚。大熊猫的数量统计本身就是一场政治较量。一项关于熊猫数量的研究通常就是政治博弈的一环。

1980年代,中国西部一些官员担心公开熊猫存在会导致伐木禁令,这可能导致科研人员低估或否认熊猫的存在情况。在欠发达地区,如中国西部的一些贫穷地区,熊猫的出现意味着公共资金的注入,这些相互冲突的利益使得真相难以被揭示出来。台湾人类-动物研究所所长隆原智说:“这里存在着多种人为干预”。

2016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宣布大熊猫不再面临灭绝威胁。加斯利斯表示,尽管2013年的数据可能不够精确,但其趋势向好,自然栖息地也在不断扩大。中国向该组织提供了某些数据,如每区域估计的大熊猫数量及其分析的粪便位置。

华盛顿动物园发言人安纳丽莎·梅耶称,虽然在科学界存在争议是很正常的事情,“国际社会已经普遍认为大熊猫的数量正在增加”。她强调中国政府保护了更多栖息地,并指出研究人员观察到野生动物中出现了更多的野生熊猫。对于这一现象,她说:“这似乎很奇怪,但中国林业局反对了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决定,担心这会将它们推向边缘。”然而现在,中国和美国动物园均认为新指定地位证明了其项目成功。

加斯利斯最后总结道,“在最终判断上”,他们“被自己的数据说服”。”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25
原因:

文章对中国在熊猫保护方面的数字报道存在质疑,并强调了调查的不足和潜在的不透明性。
* 文章质疑中国官方公布的熊猫数量统计数据,认为其缺乏可靠性和可信度。 
* 文章指出中国政府将熊猫从“濒危”物种调整为“易危”物种是基于一个不经验证的数字统计,并暗示该举动可能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 文章批评了中国官方在熊猫保护项目中的决策和透明度,例如:
    * 指出对熊猫野外放归的评估不足,释放后的一些熊猫遭遇受伤、死亡等问题。
    * 质疑中国官方对专家意见的重视程度,以及调查方法的科学性。
这些表达都包含了对中国在熊猫保护方面运作方式的不确定性和疑虑,呈现出一定的负面情绪。

原文地址:China hace un recuento de pandas salvajes, pero nadie lo cree
新闻日期:2024-10-17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