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日本是亚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二,也是该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然而,它们密切的经济关系却长期笼罩在政治竞争的阴影之下。

两国之间存在许多冲突,从中国在争议岛屿周围日益增长的军事存在,到贸易限制,再到因台湾问题而产生的紧张关系。日本首相表示,中国攻击台湾可能对日本构成“威胁生存的局面”,这种评估将使得日本可以与美国一道采取军事行动。中国政府指责日本干涉内政,并要求撤回相关言论,但日方并未改变措辞。随之而来的是外交上的交锋,中国已开始采取报复措施,警告其公民不要前往日本,并禁止进口日本海鲜,暂停播放一些日本电影。

虽然双方尚未扩大军事演习,但中国船只每天都在争议岛屿附近巡逻,而日本船只则紧密跟踪。

此外,中国政府指责日本首相违反了国际法,此举旨在争取其他国家在未来台湾冲突中支持中国的立场。日本向联合国提交了反驳,称中国的指控与事实不符。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11月24日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话时重申了中国的立场。此后,特朗普致电日本首相,强调了两国之间的密切合作。

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和日本一直是东北亚地区具有影响力的政治和文化力量。双方在语言、经济发展和饮食传统上相互影响。自19世纪末以来,贸易额不断增长,政治紧张局势也随之加剧,最终导致了一系列武装冲突。日本在此期间入侵并吞并了中国的部分地区。从20世纪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军队发动了残酷的战役,包括臭名昭著的南京大屠杀。这些事件和持续的领土争端至今仍影响着两国关系。

一个核心争议点是东海的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两国都声称对这片约七平方公里的区域拥有主权。自2012年日本将部分岛屿国有化以来,中国开始派遣海警船和行政船只进入该区域。2024年,中国船只在该区域的数量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此外,两国还在附近的一个天然气田上存在竞争性主张。

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力量是东京方面担忧的另一个原因,中俄之间加强军事合作,包括在日本周边的联合海军和空军演习,也让日本不安。在日本2025年的国防文件中,中国被提及超过1000次。文件中称,中国迅速增强军事实力,对日本构成“最大的战略挑战”。自2013年上任以来,中国已将国防开支增加了一倍。这是日本扩充自身军备的原因之一。

2022年批准的日本五年军备建设计划耗资43万亿日元(2380亿欧元),将国防开支从略高于GDP的1%提高到2%。日本首相已提前了这一时间表,计划在2025财年而非2027年达到2%的目标。中国指责日本没有吸取历史教训,正在重蹈军国主义的覆辙。

去年,一架中国军用飞机首次侵犯了日本领空,中国还声称一艘日本驱逐舰进入了其领海。2025年6月,日本报告说,它同时在偏远的日本太平洋岛屿附近发现了两艘中国航空母舰和护航舰艇。

中国视台湾为其领土的一部分,并威胁称,如有必要,将以武力实现与这个拥有2300万人口的地区的“统一”。日本不与台湾保持官方外交关系,但警告不要单方面改变现状,并呼吁和平解决。

日本的担忧部分与地理位置有关。台湾距离日本最近的岛屿与那国岛不到100公里,这表明冲突可能迅速蔓延到东海。长期以来,日本首相一直避免公开讨论台湾冲突可能出现的具体情况,这表明了该问题在中日两国之间的敏感性。日本首相的言论使她成为几十年来第一位将台湾海峡危机与日本自卫队可能采取的行动公开联系起来的现任首相。她的导师,已故的前首相,也对中国采取了强硬路线,但在台湾问题上大多保持谨慎。

近年来,日本一直在加强其军事设施,包括在西南诸岛沿线部署反舰导弹基地,这主要是出于对台湾以及更广泛的地区冲突的担忧。与此同时,中国海军和海警船只越来越频繁地进入尖阁诸岛/钓鱼岛附近的水域。2022年,当中国在台湾海峡举行了几十年来规模最大的演习之一时,中国导弹落入了日本在台湾附近的专属经济区。

自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逐步对外开放市场以来,日本企业,如松下和索尼,开始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以向不断壮大的富裕消费者群体销售产品。日本公司还利用中国作为廉价劳动力生产基地的潜力。服装零售商优衣库等公司在那里建立了工厂,或从中国公司采购商品,然后在日本和其他地区销售。如今,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反过来,日本也是中国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但这种关系正在迅速变化。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在汽车和电子产品等高价产品上与日本企业展开直接竞争。与此同时,日本越来越成为零部件的供应国,而不是成品。

中国的消费品牌,如廉价的在线时尚零售商Shein,正在向日本扩张。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都已成为日本汽车制造商的强大竞争对手。包括日产和三菱在内的一些日本公司已经退出中国或减少了在那里的业务。

总的来说,日本在中国的投资活动正在减少。长期以来,日本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一直难以预测,因为它们总是被卷入政治争端。包括中国扩大后的反间谍法在内的更严格的规定,使得公司在投资方面更加谨慎,个人在旅行方面更加克制。

近年来,多名日本公民在中国被拘留,加剧了这些担忧,并导致企业减少了在华的新投资。今年前九个月,日本新增海外投资中只有1.5%流入中国和香港,而2020年这一比例超过9%。

此外,美国的制裁使得日本高科技机械对华出口更加困难。包括东京电子和尼康在内的公司受到了半导体设备限制的影响。

日本首相和中国领导人同意加强经贸关系,促进旅游签证的发放。但这次会晤取得的进展现在有可能化为乌有。

中国官方媒体在11月中旬表示,政府已经“为实质性报复做好了充分准备”。据称,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制裁、暂停经济、外交和军事关系以及贸易限制。

中国随后暗示将停止进口日本海鲜。早在2023年,北京方面就实施了相关禁令,并在今年夏天取消了大部分限制。但中国海关数据显示,对华出口仍然低迷,今年前九个月仅达到50万美元。

更大的担忧在于,中国可能利用其在稀土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作为政治筹码,中国此前曾使用过这种策略。十多年前,当两国在领土问题上发生争端时,中国一度阻止了对这些关键材料的出口,这些材料被用于智能手机、汽车和许多其他科技产品。

在日本旅游业方面,由于中国外交部已警告公民近期不要前往日本,因此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包括大型银行在内的一些国有企业已经响应了这一建议,香港也修改了其对日本的旅行建议。根据航班时刻表提供商AeroRoutes的数据,一些中国航空公司已经暂停了飞往日本的航班。中国贸易局的数据显示,自北京发出旅行警告以来,截至今年年底,原计划从中国前往日本的144万次旅行中,已有30%被取消。

中国游客约占日本年度游客总数的四分之一。日本观光厅的数据显示,从7月到9月,中国游客是消费最高的游客群体,约占总收入2.1万亿日元的27%。与此同时,日本已呼吁其在华公民提高警惕。

中国教育部还警告说,计划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可能面临更高的风险。日本学生支援机构在4月份的一份报告中说,2024年共有123485名中国学生在日本注册。他们占该国国际学生总数的37%,是最大的群体。

这场外交争端也可能损害在这两个经济体开展业务的公司。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一项调查显示,截至2024年底,希望扩大其在中国大陆和香港业务的与日本相关的公司数量处于历史低位。尽管如此,中国仍然是日本机械、汽车和化学品的重要市场。日本仍然是中国企业无法自行生产的高科技产品的重要来源,包括半导体生产设备和材料。

虽然中国似乎拥有更多在经济上打击日本的手段,但中国也必须权衡其选择。如果中国采取过于迅速的严厉措施,特别是在对关键矿产实施限制的情况下,可能会将日本的盟友美国卷入冲突。长期以来,稀土供应一直是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一个核心争议点,即使在10月份达成初步贸易休战后,两国关系仍然脆弱。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60
原因:

文章主要关注中日之间的冲突和问题,例如领土争端、台湾问题、军事紧张以及贸易摩擦。作者详细描述了中国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和行动,并暗示这些行动对日本构成了威胁。

原文地址:China und Japan im Dauerstreit: Territorialkonflikte, Taiwan und neue Risiken
新闻日期:2025-11-26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