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肥胖危机,中国政府首次颁布了标准化肥胖诊断及治疗方法”
在国际关注的背景下,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NHC)近期发布了关于肥胖问题的第一套官方指南。据数据表明,超过半数的中国人成年群体已经被定义为超重或肥胖状态,并且这一数字预计将持续上升。这一举措紧随中国面临日益增长的超重和肥胖人口趋势而来。
根据10月17日发布的NHC指引,中国的肥胖率可能会在2030年前攀升至65.3%。NHC指出,“肥胖已成为中国的一大公共卫生问题”,它是导致全国第六位死亡与残疾因素的重要原因。中国社会正面临现代经济转型带来的挑战:技术驱动的工作更多地趋向于静态和办公室性质,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人们转向更便宜、营养价值更低的饮食习惯。
在城市中,工作压力大、长时间加班和不良饮食成为新兴高风险因素;而在农村地区,则是劳动条件的改善降低了体力需求,并且不足的医疗服务导致了对体重问题诊断及治疗的延迟。对此,中国国家卫生委员会下属的指引编制小组主任兼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表示,该指南旨在提供全面的专业建议和规定,涵盖临床营养、手术疗法、行为与心理干预以及运动干预等各个方面。
为了提升公众健康意识并对抗肥胖危机,NHC及另外15个政府部门于7月启动了一场为期三年的全国性宣传行动。这项行动围绕“预防为先、终身参与、主动监测、均衡饮食、适当运动、优质睡眠、设定合理目标和家庭合作”八大主题展开。
同时,7月起,中国初高中学校被分配了一系列健康指导方针,以鼓励学生定期体检、进行每日锻炼、聘请营养专家并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例如减少盐分、油脂及糖的摄入。新华社强调:“肥胖问题是中国生活水平提升的意外结果之一”,在过去几十年,由于长期缺乏充足的食物供应和贫困导致的营养不良曾是中国许多家庭面临的现实挑战。
此份官方指南的出台不仅表明了中国政府对抗“肥胖危机”的决心与行动,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的新健康挑战。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15
原因:
文章强调了中国面临的肥胖问题严峻性,指出肥胖已成为中国排名第六的死亡和残疾风险因素,且预计到2030年超重或肥胖人数将达到65.3%。此外,文章还分析了导致中国肥胖问题的复杂原因,包括现代化经济结构带来的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以及经济放缓导致人们选择低质量、高热量的食物。这些描述都带有明显的负面情绪色彩,突显出中国在应对肥胖问题上的挑战和压力。
原文地址:China unveils first diagnosis guidelines to battle escalating obesity crisis
新闻日期: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