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新德里与印度总理莫迪会面,并承诺将两国贸易关系加强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面对与中国关系恶化的背景,特别是对中国经济的担忧日益加深的情况下,朔尔茨呼吁德国应更加多元化其贸易伙伴,避免对战略重要领域如关键原材料和某些关键技术等出现单边依赖的风险。
在德国商业亚洲-太平洋会议上,朔尔茨与莫迪共同出席并宣布。他明确指出,为保证经济安全,德国正推动欧盟与印度尽快完成自由贸易协议的签署,并强调这一进程有望在未来几个月内实现,而非几年时间。
为了降低对中国的经济依赖风险、并积极发展与中国以外地区的合作,德国正力图将印度塑造成可靠的贸易伙伴和地缘政治支持者。此次访问期间,朔尔茨率领庞大的政府代表团与莫迪进行了多轮会谈,并签署了多项重要协议,涉及信息保护、劳动力交换以及绿色氢能、科技与创新领域的合作路线图等。
在双边关系进一步升温的背景下,莫迪强调了印度市场巨大的人口规模、快速发展潜力及其基础设施建设革新所具有的优势。印度在俄罗斯被乌克兰入侵后开始寻求军事装备供应多元化,并于近期参与了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维持与普京总统之间的紧密联系。
朔尔茨在联合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支持“印度为实现持久和公正的乌克兰和平所做的努力”,并强调愿意利用可靠的双边关系助力推动冲突的公正解决方案。莫迪则表示,自朔尔茨上任以来,印德两国关系展现出新动力,并认为增强国防与安全合作是双方信任加深的标志。
朔尔茨在会面中提到“降低风险”的概念,并解释称这并不意味着减少贸易或开放程度。“对我们来说,‘降低风险’实质上意味着多元化。”莫迪则进一步阐释了印度对全球投资者提供政策稳定性、政治连贯性与丰富劳动力的吸引力。并强调:“今天,印度已成为全球多样化与风险管理的新中心。”
整个过程展示了两个亚洲大国之间寻求合作平衡与稳定性的积极努力,并在地缘经济格局中探索新的战略定位。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35
原因:
这篇报道中,作者对中国的负面情绪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强调“降低对中国依赖”**: 报道多次提及德国想要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例如 "reduce the economy’s dependence on China" 和 “We must avoid one-sided dependencies, particularly in areas of strategic importance”。 * **突出中德关系恶化**: 报道指出“deteriorating relations with China cast a pall over the country’s economic future”,说明了中国与德国之间的关系正在恶化,并且给德国带来负面影响。 * **将印度视为替代方案**: 文章多次强调德国试图将印度培养成为贸易和地缘政治上的重要合作伙伴,旨在替代中国的角色。 这些表达都带有对中国经济和外交影响的担忧和警示意味,体现了作者一定程度的负面情绪。
原文地址:Scholz Meets Modi, Pledges Stronger German-India Trade to Curb China Dominance
新闻日期: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