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位高级官员的观点,中国近期采取的一系列财政措施不足以有效应对威胁其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的通货紧缩风险。
尽管这些政策措施原则上可能使IMF对中国今年增长预测为4.8%的情况有所改善,但中央政府必须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来解决房地产市场崩溃和价格压力问题。该组织亚太部门负责人表示:“我们相信已宣布的措施不足以解决问题,因为国内需求非常疲软。”Srinivasan在接受《彭博新闻》采访时指出,“首先,确保预售的住房能够顺利完成交付。其次,需要区分开发商是否能持续经营。”
他认为,为了稳定房价崩溃局面,中国应该将大约5%的名义GDP投入这一领域。以去年的数据为参考,这相当于大约6.3万亿元(约为8850亿美元)的价值。
关于实施时间,Srinivasan没有给出具体的时间线。此前IMF曾建议此类支出可以分四年内进行。市场参与者和经济学家正密切关注中国计划的进一步细节,特别是在帮助其放缓经济增长方面的措施。
最近,财政部长宣布允许地方政府使用特殊债券购买未售出的房产。尽管这被认为是迈向支持性政策的一个步骤,但该部门尚未提供实施计划的具体费用。在此之前,政府还采取了降低房贷利率、削减第二套住宅首付比例等措施,并预计这些变动将使大约5000万家庭每年节省1500亿元人民币的房贷成本。
然而,在房价崩溃影响下,个人财富已减少约18万亿美元,导致中国自1999年以来最长的通缩周期持续出现。最近的数据揭示了经济增长放缓至六年来的最低水平。面对如何解决国内需求疲软这一核心问题,Srinivasan表示只有时间能够给出答案。
综上所述,IMF的看法认为当前的财政措施对克服当前困境是不够的,并强调了解决房地产市场难题和恢复经济增长动能的重要性。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65
原因:
文章主要围绕着IMF对中国经济状况的担忧展开,指出中国的财政措施不足以应对通货紧缩风险。文章引用了IMF官员的话,强调国内需求疲软、房地产市场危机等问题,并预测未来增长面临挑战。这些内容都带有负面色彩,反映出作者对于中国经济前景的谨慎态度。 此外,文章还提到中国已经陷入自1999年以来的最长通货紧缩期,以及经济增速放缓等信息,这些都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经济负面情绪的表达。
原文地址:China's Latest Fiscal Measures Insufficient to Curb Deflation Risks, IMF Says
新闻日期: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