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一年一度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的应对压力仍然显得强硬,拒绝设定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并减少对贫穷国家援助的承诺,以帮助他们适应全球变暖带来的灾难性影响。
西方发达国家及一些低海拔岛国长期以来一直在施加压力,希望中国在即将到来的会议前承担更多责任,提前公布其在未来十年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具体时间表。同时,他们也要求中国增加财政投入,帮助贫穷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如海平面上升与更加猛烈的风暴。
然而,在全球变暖问题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依然保持着相对抵制的姿态。尽管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和安装市场之一,但针对外界对其气候行动的推动,中国政府展现出了坚定的立场。
近期,顶级气候科学家的研究评估显示,只有采取极其严格的减排措施,才有可能达到巴黎协定关于全球气温控制在1.5摄氏度目标(可能已经超出了这一阈值),而实现这一点的关键是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对化石燃料的快速脱钩。目前,在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和美国之外,中国和美国通常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今年会议将在阿塞拜疆巴库举办的背景下,一些专家预期两国的联合承诺可能会促使其他国家设定更加强大的气候目标。然而今年9月白宫高级顾问John D. Podesta对中国的访问未能实现推动美中两国合作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尽管双方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紧张和摩擦。
中国领导层已经公开表示将自行决定如何应对全球变暖及其转型的时程,并强调这种努力不应受到外部干扰。对此,中国外事部门和生态环境部并未回应采访请求。
尽管如此,在巴库会议筹备过程中,中方并没有完全拒绝合作。他们向Podesta团队提供了一些微妙的支持措施,以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合作姿态。
Podesta在接受采访时确认这次访问未能取得重大的突破进展,但他强调双方之间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中国承诺未来十年将全面削减温室气体排放,不仅仅针对二氧化碳这一问题。
“中美关系充满紧张和摩擦。但在气候变化领域,两国总统拜登和习近平都在努力寻找合作的领域。”Podesta表示。
在即将到来的巴库会议上,各国需要制定新的减排目标到2035年。然而据中国专家预测,在本次大会期间,中国不太可能宣布新的2035减排目标,但中国的官方时间框架是到2月联合国截止期限前满足这一要求。
2020年时,习近平主席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峰值,并在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自那时以来,中国政府并未更新这一官方目标。尽管其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安装让一些专家预测中国可能已经接近达到碳峰值阶段。
环保倡导者和专家呼吁中国承诺在未来五年或十年间减少特定数量的总排放量。来自亚洲学会政策研究所的一份分析报告提出认为为了达成中国的气候目标,中国需要在2035年前降低至少30%的温室气体排放。
就背景而言,拜登政府于2021年宣布了计划在2030年前将2005年的碳排放量减少50%-52%。欧洲联盟的目标是到2030年减少至少55%的碳排放。
然而,中国有一套设定较低目标并提前超额完成的历史记录,在这个问题上往往给出承诺之后又快速实现超前预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放松要求的理由和依据,有美国官员指出,“中国倾向于设定较低的目标,但实际完成度远远超过这一数字。当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采取谨慎措施时,其他各国也更有理由这样做”。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Yang Lei表示:“一些国家更喜欢明确地说明其努力方向,但往往言多于行。而中国较为保守,一旦给出承诺,就必须是可行的。”
这种偏好增加了美国试图通过与中国进行双边合作来推动气候变化讨论进入高潮的难度。
Podesta对中国之行中没有产生重大突破感到满意,但他坚持认为这些会议取得了有意义的进步——其中包括中国继续致力于在十年内全面减少所有温室气体排放。他认为,“中美关系充满紧张和摩擦。但在气候变化领域,两国都努力寻找合作的可能性。”
巴库会议上另一个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是中国是否应为最易受到全球变暖影响的贫穷国家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这些国家因更强风暴与海平面上升面临巨大风险。
在2009年时富裕国家设定到2020年每年为贫困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但实际完成时间是在2022年的两年后。会议的优先事项将包括设立新的气候融资目标——但由于对金额和支付方分歧较大而未能达成一致。
欧洲委员会环境行动委员Wopke Hoekstra表示欧盟对此感到越来越失望,联合国仍然将中国列为发展中国家,并因此允许其在应对全球变暖问题上减免应尽义务。
“当你在中国的汽车旁停留时,你就已经感受到你不在一个发展中国家。更直接地说,如果中国有能力进行登月任务,那么它也应该有在全球范围内的气候行动中承担更多责任的能力。”Hoekstra补充道。
小岛国家联盟主席Pa’olelei Luteru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尽管中国被定义和识别为发展中国家,但我们了解其全球排放量贡献,并期待他们在国际气候融资方面做出相应投入。”
中国政府反驳指出美国对历史上温室气体的总体贡献责任更大。他们强调了全国范围内一些贫困地区的存在,这表明即便是富裕国家如美国,在人口碳排放强度上也高于其他国家。
政府官员还提到了转型绿色经济面临的财政压力和重担,尤其是制造业与重工业占主导的经济体所面临的压力。“中国自身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资金缺口仍然巨大。”刘振民在六月份的一次研讨会上解释了中国不愿意与发达国家一样提供相同规模支持的原因之一。
尽管如此,在中国的政策制定者考虑到政治压力的情况下,分析建议谈判代表应通过展现气候行动对中国经济的利益来吸引其积极回应。当增强目标被框架为清洁能源、太阳能电池板等替代技术制造商的商业机遇时,中国政府可能会更加倾向于接受这些主张。
“中国正在向低碳能源转型的发展策略与自身经济利益高度一致。”Greenpeace东亚全球政策顾问Yao Zhe表示,“然而最有效的论点可能不是美国或欧盟同行所使用的那些,因为它们担心中国在清洁能源制造业领域取得的主导地位。”
尽管如此,在气候议程上,中美合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55
原因:
请给我提供上下文信息! 我需要知道您想让我分析的内容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打分。 例如,您是想让我分析一个句子、一段话还是一篇文章的情绪? 告诉我更多信息,我会尽力为您准确地分析情绪并给出解释。 😄
原文地址:China resists mounting pressure to do more on climate change
新闻日期: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