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尽管制造业冠冕加身,中国仍面临挑战并风险日本命运

摘要:
临近2024年尾声,中国政府有望宣告“任务达成”,对为期近十载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交出成果报告单。面对多轮美国行政当局施加的压力、国内房地产业的严重下滑以及全球经济增长分割趋势,中国制造业却在逆流中稳步发展。Bloomberg Economics分析指出,在二战后的时代,中国在货物贸易顺差相对于世界GDP的比例上仅次于当时的美国(那时其他国家的工业大多遭受重创)。而就如这封信件所显示的,中国已在许多新兴领域处于领先地位。Bloomberg经济学团队认为,中国在全球13个关键技术领域的排名中领先于其他地区,包括电动汽车、高速铁路和太阳能板。

然而,对于国家主席习近平及其团队来说,这份显著的成功并非对所有民众的收入都带来提升。北京将“高科技”等同于生产力的增长点,但这一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并不适用于中国大部分劳动力群体,特别是在制造业中的情况。中国的未来仍然面临着与日本相似的命运风险——日本的汽车企业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成为全球领导者之际,其经济正滑向所谓的失落年代。

面对未来几年可能更艰难的发展路径,即便是在制造业领域也是如此,中国似乎已进入一个新常态。特朗普在2018年作为贸易战的一部分提出的关税策略只是全球经贸领域重大转向的开端,这种趋势使得其他国家和贸易群体也开始探索并构建实施关税的政策框架。本周,一些国家正式对中国电动汽车征加了更高的关税额度;哥伦比亚和其他拉丁美洲国家如巴西、墨西哥与智利也分别对来自中国的钢铁产品提高了关税。如果特朗普在下一次选举中获胜,中国制造商可能会面临华盛顿的新一轮制裁措施。

前一次关税风波期间,部分原因在于新冠疫情导致全球各国政府通过提供收入支持来保护公民和经济活动,使得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激增;而当这种效果消退之后,由于西方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制裁以及习近平对其的积极接纳,中国找到了新的增长市场。自2022年克里姆林宫发起全面军事行动以来,中国与周边中亚国家的商品贸易额从约1000亿元人民币增加至1780亿美元。

但特朗普版式的第二次关税浪潮可能不会为这种趋势提供一个替代者——俄罗斯作为全球第二经济体的存在能够使得西方世界将其视为“经济伙伴”。Gavekal Dragonomics 的Thomas Gatley指出,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部分工业部门受损。例如,半导体市场的份额下降便是其中一例;同样,中国的制药行业也在面临来自美国国会的审查压力,《生物安全法案》旨在限制中国在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参与。

在内需疲软的大环境下,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只会进一步加剧中国面临的通缩压力,迫使企业通过降价来保住市场份额。Gatley指出,这就是特朗普第一轮关税措施对中国经济所施加的最大成本之一。

这一切都与中国国家的“收入困境”息息相关。除非中国共产党能扭转私营部门信心低迷的趋势,并推动制造业以外领域的就业与收入增长,否则将面临经济增速放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低于发达世界的国家的风险。

中国政府有望在近期宣布新的经济支持措施。其中的一项关键焦点可能是财政刺激方案的推出。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政府采取了大量此类措施并遭遇了挑战。中国的治理态度和对服务业的支持可能成为评估新政策的关键指标。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10
原因:

文章虽然对中国制造业的成就给予肯定,但也强调了中国经济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中等收入增长乏力、日本经济停滞的阴影、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作者将这些问题与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联系在一起,并借鉴了日本“失われた三十年”的教训,表达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担忧。

原文地址:Bloomberg New Economy: China Still Risks Japan Fate Despite Manufacturing Crown
新闻日期:2024-11-02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