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转型》一书详述了毛泽东在世时与去世后对中国的深远影响。“毛”于1976年9月9日凌晨辞世,他带领中国共产党长达四十余年,并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担任国家最高领导人。在他离开后的数十年里,“毛”在中国人民心中被赞颂为“救国英雄”、“心中的红太阳”,其影响力来源于长期的宣传和政治运动。他的死亡对中国的政府结构造成了重大冲击,毕竟,毛泽东是这个庞大国度在任时间最长的领导人。

来自Odd Arne Westad 和 Chen Jian 的著作《伟大转型:从革命到改革之路》深入探讨了毛泽东逝世带来的复杂问题。这是在经历了十年的政治动荡、党内斗争和群体冲突即“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发生的。该运动始于1966年,由毛泽东发起,旨在清除他眼中可能的修正主义者,并进一步推动所有中国青年思想的彻底转变。学生们组成了红卫兵团体,对老师进行攻击,破坏艺术品与传统文化,并恐吓那些被视为保守或封建的对象。

尽管毛泽东于1968年结束了文化大革命中最激烈的暴力阶段,但混乱状态一直持续至七十年代末期。“西达”和陈建在书中强调了从1968年至1984年的“长1970年代”。第一部分讨论了毛泽东的晚年以及权力更替过程中的微妙局势。年轻官员开始暗中争夺地位,但必须谨慎行事,“欲求权势过高”,作者写道,“毛泽东即使在病床上也会反噬你,有时甚至造成致命后果。”

后半段则聚焦于毛泽东逝世之后的权力政治和国家抉择:中国是否会继续遵循毛泽东设定的革命和政治主导模式?还是新一代的CCP领导人将寻求平衡,即注重政治同时促进经济增长,提升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

选择从毛泽东的最后几年开始研究,《伟大转型》为描述其去世后事件提供了有力的论证基础。在晚年阶段,毛泽东似乎乐于玩弄身边人的忠诚度,“将一个阵营与另一个阵营对立,在一日之间对某人表示不满然后第二天又对其大加赞扬”。他提升妻子江青的地位进入文化大革命的核心角色,但有时却又避而不见。林彪作为国防部长和毛泽东指定的继任者,在1960年代末期出现双极性症状,并于1971年陷入了抑郁与周围人的冲突中,其中包括毛泽东。同年9月,他似乎试图逃离中国逃往苏联。他在蒙古国坠机事件震惊了整个中国政治系统,甚至超越了文化大革命中的清洗和杀人。

这本书通过这一系列事件详细地描绘出中国在毛泽东逝世后的动态图景,为探讨毛泽东时代的终结与接续提供了重要视角。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35
原因:

文章中对文化大革命的描述充满了负面情绪,例如“政治动荡”、“党内斗争”、“社会冲突”、“恐怖”、“混乱”等等。 此外,作者还将林彪试图叛逃苏联并最终坠机的事迹描绘成中国政治系统遭受的巨大冲击。

原文地址:‘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Review: China After Mao
新闻日期:2024-11-15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