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Apple 应该学习中国 EV 的一课”,
“summary”: “在过去一年中,中国的高新技术制造业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风貌,这仿佛是美国汽车行业的镜像倒映。\n在美国市场,电动汽车销售持续下滑,通用汽车和福特都纷纷削减了扩张计划并裁员,而分析师对特斯拉2024财年净利润的预期已从两年前的水平大幅下降。甚至苹果公司也终止了耗时10年、投入巨资打造的一款革命性电动车项目。\n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情况:在2020年仅占5%的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汽车市场份额,到今年已经猛增至49.8%,且前十大销售车型中仅有寥寥几款未采用电池驱动。此外,即使面临贸易伙伴的关税威胁,制造商们也并未减缓全球拓展的步伐。\n更令人瞩目的是,手机厂商一夜之间成为了新玩家,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小米公司。小米以每台售价100美元左右、性能可媲美苹果和三星高端机型的智能手机而闻名。仅在3月,当Apple宣布停止内部汽车项目‘Project Titan’之际,小米的CEO吴侨身便提出将其模式复制到超跑领域。\n在中国制造的小米电动车 SU7 售价仅为215,900元人民币(约3万美元),性能超越了保时捷Taycan,而价格却大致相当于美国购买丰田凯美瑞的价格。这辆车的热销帮助小米在上个季度实现了营收增长,股价更是近乎翻倍。\n不仅如此,中国的另一手机品牌正在迅速进入汽车领域。几年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曾计划与春青股份合作生产汽车零部件,但后来更名为Seres集团,并以AITO品牌的电动汽车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该集团现已成为中国五大顶级汽车制造商之一,其市值远超日产、斯巴鲁和马自达等传统品牌。\n在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尤为引人注目的一点是:与苹果采取高度受控的汽车制造方式截然不同的是,这些合作伙伴关系展现出了一种更加开放的模式。华为不仅与三家中国主要制造商建立了类似的Seres式合作关系,并且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提供智能化软件、硬件和零售专业知识的平台,供传统汽车厂商将其运用在生产上。此外,华为还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JAC)合作开发豪华车型。\n小米最初的SU7也在BAIC集团的支持下开发,但之后决定自建生产线。\n在这个伙伴交换频繁且富有成效的世界里,最讽刺的一点是它与苹果公司自身模式的惊人相似性。作为苹果供应链的老将之一,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从1998年开始就推动公司将其依赖于位于科罗拉多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工厂生产的首台iMac台式电脑,转变为分布在多个大洲上的多元化供应商网络。\n他的核心理念是组装产品是低利润的繁重工作,而设计产品则能够带来巨大的收益。因此,他选择将制造业务外包给Seres、JAC或鸿海精密工业公司等合作伙伴,并专注于公司的优势领域。\n这种政策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但这次是中国汽车行业的实践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了这个教训。\n这就构成了一个缩影,反映出过去十几年美国工业策略的失败:自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上任以来建立的庞大关税壁垒、苹果海外资产从2012年的64%降至目前约22%,以及政府努力遏制中国成为高科技强国并尝试带回制造业岗位的努力。\n现在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令人羡慕和畏惧,而苹果尝试自行研发汽车的项目则从未脱离起点。这样的投入是否值得?”}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10
原因:
文章中作者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创新合作以及市场份额的增长给予了肯定和赞赏,例如:“中国有世界上令人羡慕和敬畏的电动汽车行业”。同时,作者也对比了美国汽车行业的现状,突出了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取得的成功。 尽管文章也提及了苹果车企项目的失败,但并没有将此完全归咎于中国或对其抱持负面情绪。 因此,我认为75分较为合理。
原文地址:Apple Should Have Learned a Chinese Lesson on EVs
新闻日期:202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