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国女性集体抗议卫生巾尺寸缩水”
当萨布丽娜·王(Sabrina Wang),一位中国大学生,在网上看到有帖子指控卫生用品制造商欺骗消费者——他们出售的卫生巾实际长度显著小于标签所示后,她决定亲自测量自己所用的卫生巾。令人震惊的是,她家中的所有三种品牌卫生巾的实际尺寸都短于标签标示,误差高达17%。
“我一直在疑惑,使用时出现的问题是否是因为我没有及时更换。”萨布丽娜说,“直到有人指出这个问题后我才意识到,这是一个制造缺陷”。
随后,她发布了自己的文章,呼吁其他女性一起向制造商和监管机构施加压力。她表示:“生产商们以为我们对他们的产品有依赖性,并且由于生理需求,因此他们敢如此傲慢地对待消费者——这简直是对我们的不尊重。”
萨布丽娜加入了一群最近在中国发出更大声音、要求制造商及政府监管部门对其卫生用品质量负责的女性群体。她们最初关注的问题迅速扩散到产品质量和价格问题,最终引发了对性教育不足、性别歧视以及缺乏女性领导的企业家等问题的讨论。
这些女性呼吁消费者抵制他们认为劣质的品牌,并分享了自己在家制作可重复使用的卫生巾指南。关于“黑心卫生巾”和“生产商们难道不能满足女性需求?”等话题,在社交媒体上形成了热门标签,引发了广泛关注。
这次事件引发了一股反击浪潮:一位主要品牌的制造商宣布从淘宝平台下架所有产品并承诺改进质量;国家媒体批评为行业带来「深层次问题」。同时,政府支持的行业协会承诺将公众意见纳入制定新的卫生用品法规之中作为考虑因素。
中国社会对于性别不平等的讨论愈发公开化,并逐渐突破了共产党一直以来抑制民间组织及独立声音的努力。尽管高调的女性活动家和组织受到警方打压,但更深层次且普遍存在的对性别歧视的认知,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并难以被压制——特别是在月经话题上的聚焦讨论。
特别是新冠疫情时期,女性们指出医疗卫生人员缺乏卫生巾供应的问题,并最终促使中国高铁系统在2022年通过网络压力行动开始在特定列车提供卫生巾。
最近的这场抗议活动从本月初开始,在Xiaohongshu(类似于Instagram平台)上一些女性发布测量个人卫生巾尺寸的视频并发起呼吁,鼓励其他女性加入此行列。当她们向制造商客户服务部门反馈这些发现时,某些初步回应显得不够重视,进一步引发了公众愤怒。某品牌代表告诉一位客户:“如果你不满意我们的产品,那就不要买。”
中国法规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标签上的尺寸差异,一些品牌据此作出了解释。
随后,女性们开始详细审视卫生巾的其他细节:化学成分、感觉具有性别偏见的广告内容等,分享了关于因漏液而尴尬的故事,并提出了政府应通过医疗保险报销卫生用品成本的想法。
有些女性还鼓励他人向负责制定卫生巾法规的行业协会提交反馈意见,甚至帮助准备并复制建议,如加强对制造商的随机检查和限制甲醛作为成分使用。
「我在网上阅读得越多就越生气」,20岁的学生刘叶说。「如果许多人提交意见,这应该会产生影响。」
主要卫生巾品牌很快开始道歉:一位ABC品牌的创始人在视频中向镜头鞠躬,并承诺严格遵守行业标准。
尽管女性抗议看似获得了成功,但官方向大型聚集和女性主义的谨慎情绪仍然显现。虽然官方媒体对产品质量表示关注以保护消费者权益,它们主要从维护普遍消费权利的角度出发,而非特别强调性别权利。
在Xiaohongshu上分享了针对监管机构提议的萨布丽娜·王(Sabrina Wang)文章的部分内容被删改:其他人的评论无法看到她的回复,帖子的浏览量一夜之间突然暴跌。
曾采用吸引女性主义者的广告策略的品牌,在遭遇男性网民的一片指责声后也选择撤回这些行动。
对于一些女性来说,即便公司改变了行为,但这仍不足以满足她们的需求。「我正在等待那些尊重并赋权于女性的企业家建立自己的企业」,来自中国中部的23岁作家张燕基说。
“我希望看到女性创业者们自己创建的企业。”她补充道,“这才是我要等待的产品。”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5
原因:
虽然报道中着重描述了中国女性抗议卫生巾质量问题的事件,并突出了她们的行动和影响力,例如促使厂家改进产品、政府制定新法规等。 但同时也提及了一些官方对女权运动的谨慎态度以及对大众参与的担忧,例如对一些倡导女权观点的广告的回溯,以及对网络平台上某些女性声音的审查等。 这些内容展现了中国社会在性别平等问题上的发展和挑战,并非单纯地描述积极的一面,因此得分相对较高但没有达到100分。
原文地址:Chinese Women Mobilize Against Subpar Sanitary Pads
新闻日期: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