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贸易战将严重损害美国农民利益

特朗普的首次贸易战造成对美大豆农户的巨大打击,总额近110亿美元损失。接下来的新一轮对抗预计更为残酷。

美国大豆出口到中国的下滑达到了79%,这在当时显示了中国对商品仍存在需求;然而如今,中国可直接依赖与巴西等竞争对手的进口。同样地,中国正在扩大其供应多样性,从阿根廷购买玉米和小麦,向巴西采购sorghum,以及从澳大利亚购入棉花。

粮食仓库已满载—与此同时也伴随着经济放缓对中国国内需求的冲击。

全球银行集团Rabobank的全球谷物及油籽策略师指出,“初次交锋时中国尚不准备应对。如今情况已经改变——他们拥有创纪录的大豆库存,这表明形势有所不同”。

作为玉米、小麦等食品国际出口的领先国家,美国农户遭遇的价格下滑与持续低位反映了贸易战带来的影响。

特朗普下台后,预料中的关税和随之而来的中国政府报复措施将打压粮食价格,并导致市场供需紧张。然而,最终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存在,但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对农产品进口的兴趣可能会“降温”。

该行业分析表明,所有农业产品都处于报复性贸易动作的前线。在更换供应商时,从其他国家转向的成本相对较低。

贸易战的连锁反应影响了全球农产品供应链。中国转向巴西增加了大豆产量和库存,使得美国农户面临更大压力。

尽管如此,美国农民仍在持续种植。今年他们创造了史上最大的大豆收成,以满足国内需求的增加,即使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导致国际市场购买量减少。农业企业仍期待在巴西市场上取得成功,尽管当前的关税威胁仍悬而未决。

在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框架下,中国承诺将大量购买美国农产品并取消部分进口税。但如关税恢复实施,对美农产品出口每年可能造成数百万吨损失。农业行业协会的一份联合研究指出,在即将到来的选举前公开发布这份报告。

为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中国的玉米需求转向巴西,这使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对中国巨大的玉米供应量面临挑战。中国也开始从阿根廷进口小麦和玉米,并授权购买该国的产品,预示着自1990年代以来的最大进展。

对于高仰仗中国市场的大豆而言(约70%出口),来自巴西的竞争带来了新挑战。而猪肉市场在近几年也受到了中美贸易战的打击,但由于消费增长放缓及对其他肉类如鸡肉、牛肉和海鲜的转向,需求预期已有所减少。美国棉花出口面临更严峻形势。

然而,由于国内生产和库存持续上涨以及经济活动减缓导致对纺织品和服装的需求降低,中国对于棉布和相关产品的进口量将温和增长。供应链方面也反映出中国内部市场的结构变化—在2018年的贸易战后已经发生变化。

虽然巴西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棉花出口国,在过去一个季节向中国运送了近130万吨的棉花超过美国,但中国的棉花质量和可追溯性仍然是世界领先水平,这可能限制其市场转型。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35
原因:

文章虽然指出中国在应对贸易战方面表现出灵活性和实力(例如,增加储备、转向其他供应来源),但整体基调较为负面。 
以下是一些体现负面情绪的点:
* 文章强调了美国农民因中国转变采购习惯而面临的挑战,尤其是大豆市场。
* 提到了中国经济放缓导致对商品需求下降以及猪肉消费增长放缓等不利因素。
* 文章聚焦于中国转向巴西等其他国家进口农产品的情况,暗示美国在该领域的影响力正在减弱。
这些内容都体现出作者对中国未来贸易格局和市场地位的担忧,以及对美国农业利益受损的关注。

原文地址:Trump Trade War to Hurt US Farmers More as China Turns to Brazil
新闻日期:2024-12-11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