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日产或因中国困境商讨合并。

本田与日产就合并事宜展开谈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市场的严峻形势。中国本土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兴起,已经削弱了日本汽车制造商曾经享有的高质量汽车领导地位。这导致他们在华工厂产能过剩,这些工厂原本是为了满足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需求而建。

麦格理证券韩国有限公司的分析师表示:“本田和日产的市场份额已经持续下滑一段时间。我们预计两家公司都将大幅削减产能,以至少弥补它们在中国的固定成本负担。”

日产在截至今年3月的财年中,在华生产了779,756辆汽车,约为近年峰值产量的一半。这家总部位于横滨的公司已启动一项成本削减计划,将全球产能削减五分之一至400万辆,其中中国将承担超过一半的减产,即100万辆。

本田在7月份表示,将在中国关闭工厂并将产能削减20%。该公司执行副总裁上个月表示,正在与当地合作伙伴就进一步削减产能进行谈判。

更广泛地说,自2018年末前董事长被捕和解职以来,日产一直处于动荡之中。多次管理层改组和产品线老化也导致日产的市值缩水至日本第五大汽车制造商,约为1.6万亿日元(102亿美元)。

有报道称,在台湾iPhone制造商富士康接洽日产,希望收购该公司股份后,日产加速了与其他公司进行合并谈判的步伐。但一位知情人士上周表示,富士康的兴趣可能正在减弱,而两家日本公司之间的谈判仍在继续。

尽管如此,本田和日产的合并早已被预期,甚至在过去也曾被探讨过。日本汽车工业正在形成两个阵营:一个包括这两家汽车制造商,另一个由丰田集团控制。

周末的一篇报道援引未具名人士的话称,日产和本田正在考虑建立制造合作伙伴关系,即在彼此的工厂生产汽车。本田还将研究可能为日产生产混合动力汽车,日产在美国市场也面临困境,而混合动力汽车的需求强劲。

中国市场的挑战不仅限于日本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正面临与在华业务相关的50亿美元的费用和减记,该公司正试图扭转一度盈利的业务。德国大众汽车集团以及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也在技术趋势方面落后,面临困境。

日产预计在本财年生产320万辆汽车,远低于其每年生产500万辆的能力。日产执行副总裁表示,虽然这意味着产能利用率为64%,但如果排除中国,这一比例将提高到73%左右。

彭博资讯高级分析师表示,传统汽车制造商的最佳产能利用率通常被认为在80%以上。在承诺在未来三年内将全球年销量增加100万辆的七个月后,日产首席执行官在上个月宣布公司重组措施时,收回了这一承诺。尽管计划裁员和可能关闭工厂,但他没有透露具体地点。

日产副总裁表示,日产已经在调整生产速度和轮班时间,同时将旧生产线与新生产线整合。在栃木工厂引入的下一代生产技术将被推广到其他工厂,以节省人力。他表示,这些措施最早应在明年开始见效。

该分析师还表示:“我不会说中国市场永远不会成为日本制造商的有利可图的市场,但这在未来三到五年内不会发生。”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60
原因:

文章主要强调了中国市场对日本汽车制造商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市场份额下降、产能过剩等,并提及了多家公司在中国面临的困境。虽然也提到了可能的合作和调整措施,但整体基调偏向负面。

原文地址:Honda, Nissan Merger: One Reason Is Dire Situation in China
新闻日期:2024-12-22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