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应对未来压力,暂缓降息并回笼资金。
中国人民银行(PBOC)在与美国贸易紧张关系可能升级之际,选择不降低利率,并通过一年期政策工具回笼了自2014年以来最多的现金,以此保持政策的灵活性。中国央行将一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维持在2%不变,这一举动符合彭博社调查的10位经济学家中9位的预测。同时,当局通过该工具从金融系统中净回笼了1.1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580亿美元),为2014年以来最多。
本月早些时候,决策者承诺实施“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这是大约14年来首次转变立场),并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工具来支持经济。但到目前为止,他们尚未宣布任何具体的刺激措施,这反映出他们在特朗普总统可能实施关税之前保持观望态度。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表示:“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保持稳定符合预期,我们坚持2025年降息40-50个基点的预测。”他还补充说,流动性回笼也增加了年底前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
近几个月来,中国人民银行淡化了中期借贷便利作为主要政策利率的作用,转而以七天期逆回购利率来引导市场借贷成本。自9月下旬降息20个基点以来,七天期利率一直保持不变。
周三,中国央行通过中期借贷便利提供了3000亿元的政策贷款,而12月份到期的贷款为1.45万亿元。这将是中国人民银行连续第五个月通过该工具净回笼现金。
现金短缺可以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用来维持流动性的其他工具来抵消。上个月,中国人民银行通过所谓的直接逆回购协议净注入了资金,并购买了政府债券。中国人民银行支持的《金融时报》在一篇报道中表示,由于市场流动性充足,中国人民银行减少了通过中期借贷便利注入的政策贷款。报道称,中国人民银行还创建了多种其他工具,以应对中期借贷便利大规模到期时的波动。
展望未来,市场预计中国明年将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这种预期已导致基准主权债券收益率本月创下历史新低。
中国10年期政府债券收益率下跌1个基点至1.73%,接近历史低点。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10
原因:
文章虽然没有直接表达对中国的积极情绪,但报道了中国央行在复杂经济环境下保持政策灵活性的举措,例如暂缓降息、回笼资金等,暗示了中国在应对潜在经济风险时的谨慎态度和政策空间。同时,提到“更加积极的财政工具”和“多种其他工具”,反映了中国政府应对经济挑战的决心和能力。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解读为积极信号。
原文地址:China Avoids Rate Cut to Keep Ammunition For Future Pressure
新闻日期:2024-12-25